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8岁教授引网友膜拜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进出口逆差

2013年05月23日 13:32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28岁的邓鹤翔,不久前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媒体报道称,邓鹤翔的成长简历引网友顶礼膜拜。

  邓鹤翔的成长简历的确传奇:2003年获得中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并获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201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共发表3篇论文……

  年纪轻轻就取得这么多成绩,邓鹤翔获聘武汉大学正教授实至名归。一向“擅长质疑”的网友们,这一回也表现得极其宽和,可见网络舆论场并非“遇提则疑”。有志不在年高,只要确有过人之处,且保证程序的公平正义,年轻人破格提拔任用就能让人信服。不过这只是邓鹤翔事件透视出的一个现实维度而已——它还不足以解释网友为何对28岁教授顶礼膜拜。

  一个更深层次的指向是“严峻的就业环境”。今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699万人,为历史最高,比去年增加19万;可是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却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如果把80后正教授邓鹤翔的成功,放在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我们就能洞悉,网友的顶礼膜拜是多么的言必由衷。邓鹤翔令众多同龄人自叹弗如,对这种实力派成功者崇拜的背后,也是普通人对逼仄现实的聊以自慰。

  邓鹤翔在学科上有过人禀赋,但是其成功与其海外留学经历亦不无关系。毕竟我们只见过引进青年留学人才回国当教授的,却很少听说过向国外输出年轻教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进出口逆差。

  这一点见诸一些美籍华人科学家的成就上,见诸一些教育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批评上,见诸钱学森先生“大学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的终极疑问上。当下中国拥有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的毕业生生产线,却缺少培养大师的尖端程序,这怎能不导致“教育产品”的滞销呢?厘清上述问题,我们大概就能真正理解,28岁教授为何引网友顶礼膜拜了。

  读懂这种膜拜背后的悲情意味,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不济,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培养和复制本土版邓鹤翔的路径,根治一届届莘莘学子“一毕业就失业”的现实困境。这种思考比单纯娱乐化“28岁教授”显然要有价值得多。(李思辉)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