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天祝藏族民众“下山入川”(图)

2013年06月08日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甘肃天祝藏族民众“下山入川”(图)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黄草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 杨艳敏 摄
    原来居住在甘肃天祝县西大滩村的藏族民众冯当智是当时第一批搬迁的住户,在分得的房子里开了一间小超市。 杨艳敏 摄
    甘肃天祝县的冯当智的新房子后面还有两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6月8日电 (记者 丁思)“以前在牧区生活,要是卖掉牛羊外出打工,都要被村民笑话,每次出来打工我都是偷偷带着行李;现今我们卖掉牛羊离开牧区,不仅外出打工挣钱,还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观念和生活都变得时尚起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黄草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的藏族民众冯当智日前告诉记者。

  据武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介绍,2011年底该市共有贫困人口56万余人,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山顶、深山区和腾格里及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边缘。其中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涉及26个乡镇18万人,居住在祁连山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深山区。该区域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2011年,该市决定让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计划5年让7.2万农牧民“下山入川”;到2020年,实现海拔2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农牧民全部搬迁。

  原来居住在天祝县西大滩乡西大滩村的藏族民众冯当智便是当时第一批“搬迁”的住户,2012年3月入住。冯当智回忆说,当时居住的牧区海拔3800多米,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是种植旱地作物,种植饲料等;另外还发展畜牧业,喂养牛羊100多只。“当时的生活交通非常不便,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也习惯了,曾经也有搬出来的想法,但是没有经济条件”。

  “思想还算开放”的冯当智30多岁外出打工挣钱。“在藏族,牛羊便是家族的一切,如果外出打工挣钱会被村民嘲笑没有能力”,他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想多挣钱供女儿读书,便偷偷揣着行李坐大巴出门,到兰州、青海、新疆、内蒙等打零工。

  “出去见多识广,慢慢地思想上也越来越开放了,比整天跟牛羊在一起的日子要丰富多了”,冯当智说,当他挣钱回到村里的时候,村民逐渐地不再嘲笑他了,他还带出去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前往外地打工挣钱。

  2012年,冯当智作为第一批搬迁户到了新的定居点。他的房子有80平方米,两室两厅,房间客厅内墙壁上贴有女儿获得的奖状和证书,这让冯当智骄傲不已;客厅内新添置的家具,汉族风格的沙发等应有尽有。

  同时,他的房子后面还有两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我的第一批蔬菜已经卖掉了,挣了6000多元”,冯当智高兴地说,他还利用家中的空房间开了一间“小超市”,为搬迁地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挣钱也算不上,主要是方便大家了,让我也忙一点,人要是太清闲了也不好”。

  农忙时节过后,冯当智告诉记者,他便要去打工了,“打工再也不用出城了,搬迁点的不远处有企业,十分方便”。

  冯当智所有的“忙碌”就是期望自己的小女儿能够考上大学,“希望她能好好读书,今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像我这么辛苦,相信知识能改变她今后的命运”。

  天祝县华藏寺镇副镇长万春桂说,该移民项目的建成,将会凸现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3100亩撂荒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等增收产业,到2015年,移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0000元以上;有效解决“农牧区发展与生态保护、农牧民增收与生产基础薄弱、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方式落后”的矛盾,逐步实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产业调整的有机结合。

  据悉,2012年武威市完成了“下山入川”生态移民19548人,两年共完成2.19万人。2013年,该市将通过异地搬迁、进城入园、劳务移民、教育移民、工业移民等多种途径,年内计划完成移民2万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