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银公司“重生”记:科技 环保 不拘一格用人才

2013年06月08日 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白银公司“重生”记:科技环保不拘一格用人才
白银公司生产厂区一角。张玉玺 摄

  中新网兰州6月8日电 (记者 张玉玺 刘玉桃)“以前上班还未进厂门就已经戴上了双层口罩。”白银有色集团股份公司员工刘素花8日说,现在,即便是在生产车间也闻不到这种气味了。

  刘素花是中共十八大代表。她所说的“以前”指的是2008年以前,她在电解铜车间工作,有大量的硫酸产生而因当时工艺落后,对硫酸的收集和处理不达标,“工作服都能站立,每天下班都要洗澡洗工作服。”而现在技术改造后,不但扑鼻的气味荡然无存,而且工作环境窗明几净,一周只洗一次工作服。

  中新网记者在刘素花工作的车间注意到,每一班组都有独立的办公室,比乒乓球案子稍大的办公桌摆放着几盆鲜花,员工水杯摆放一条线,保鲜柜、微波炉、文件柜、饮水机配备齐全。

  刘素花说,这都是“技改”的结果。白银公司下属的各个生产线都是一条龙作业,24小时作业,生产工人三餐自带并在岗位上解决,为了能使他们吃上热饭,公司给生产一线配备了设备,“就像家的感觉。”

  白银公司外宣科长张金龙告诉记者,该公司以前和现在比“面貌全非”。今天记者所看到的全是改造后的面貌,不仅各个生产厂区草坪覆盖、绿树成荫,而且生产工艺全部革新,获得环保和生产双“回报”。张金龙说,公司一边在外找矿一边厂内技术升级改造。

  5年来,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矿山扩能、资源勘探、冶炼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主体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能力从20万吨落后产能升级达到了50万吨,实现了翻番,一年一个样,三年再造了一个白银公司。2012年下半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出炉,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以218.5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排名第411位,比上年度提升54位。

  目前,白银公司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拥有矿山,资源不再困扰该企业的发展。但为了把有限的矿石“吃干榨净”,选矿技术尤为重要。承担这项技术开发的西北矿冶研究院马进院长举例称,甘肃陇南厂坝铅锌矿是该公司主体矿山之一,2010年厂坝铅锌矿完成了150万吨选矿系统工程建设,其选矿系统达到了200万吨的处理能力。尤其是新建的150万吨选矿系统的处理能力是目前亚洲铅锌矿单系列处理能力之最,其处理低品位难选硫氧混合铅锌矿的选矿工艺技术水平均到达了国内领先,并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回水利用率达到了100%,该工程已成为白银公司标志性工程之一。

  “只要做出贡献的员工,公司都会奖励。”白银公司副总工程师汪友元说,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目前公司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通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使得公司整体研发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现在只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都会“重用”,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刘素花现在是工段长,而且是十八大代表,精神和物质都有“待遇”,这使员工看到了希望,每年都有一批员工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或成为一线管理人才,打破了多年的“论资排辈”,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模式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动力。

  白银公司1954年建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曾连续18年铜产量居全国第一。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面临资源枯竭等困境,经历了近10年的举步维艰,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2008年11月,具有50多年辉煌历史的白银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重整旗鼓,白银公司获得“重生”。(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