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萧山冤案”重审的警示:让迟来的公道尽快“补位”

2013年07月04日 13:5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一批“旧案”重审引发的警示

  司法纠错,让迟来的公道尽快“补位”

  7月2日,“萧山冤案”再审案公开宣判并改判;同日,“上访妈妈”唐慧“劳教案”二审开庭审理;一周前的6月25日,王书金强奸杀人案6年后再次开庭审理;加之此前的“浙江叔侄案”,近期以来,一连串的“旧案”被重新翻开并纠错,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那么,本该及时到位的“公正”为何偏偏姗姗来迟?

  旧案重审送来“迟到的公正”

  7月2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18年前的“萧山冤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对陈建阳等五名涉案人的定罪量刑,五人被宣告无罪和改判有期徒刑。

  此前,五人因两起发生于1995年的劫杀出租车司机案,分别被判死刑、死缓和无期。今年6月25日,萧山案再审开庭。

  宣判后,浙江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何鑑伟说,17年的冤狱让五名青年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我代表高院向你们道歉。”

  与此同时,远在湖南的“上访妈妈”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行政赔偿案二审,于2日上午8点30分在湖南省高院开庭审理。案子虽没有当庭判决,但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主任蒋建湘却对唐慧表示歉意,称在本案中“没有做到足够人文关怀”。

  与萧山案五人一样,唐慧终将讨回公道。最近几起被重新审理的“旧案”中,真相逐渐被翻开,迟到的公正依次“补位”。

  5月17日,轰动一时的“浙江叔侄案”涉案人张辉、张高平获得浙江省高院支付的国家赔偿金221万元。

  2004年,两人因涉嫌一起强奸致死案,分别被浙江高院二审判决死缓和15年有期徒刑。今年3月26日,浙江高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18年前已被执行枪决的聂树斌一案真相目前虽然还是迷雾一团,但随着6月25日王书金案的再次开庭审理,“一案两凶”的怪事再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记者获悉,6月27日,王书金的两名代理律师已被河北高院邀请查阅与聂树斌案交叉案情的部分卷宗。这无疑向案件的真相又迈进了一步。

  “公道”为何姗姗来迟

  在“萧山冤案”中最终被宣告无罪的王建平告诉记者,希望法律能对那些当初险些置自己于死地的人追责。同时,“追责”也成为其他四人的共同心声。此前的4月份,浙江省政法委成立调查组,彻查“浙江叔侄冤案”中聂海芬等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的涉案人员。

  追责固然是讨还法律“公道”的必然程序,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本该及时到位的公正,却又常常姗姗来迟?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回顾这几起案件的侦办审理过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指令下法律本体的背离。

  多名法律人士指出,萧山案是一宗没有直接证据、仅凭口供定罪的典型错案。据介绍,1995年的萧山两起劫杀出租车司机案,均发生在“严打”期间。

  据萧山案原审判长张德宝回忆,在“严打”高压下,当时没人敢表态“疑罪从无”。一位浙江司法界人士也认为,萧山案可以说是“严打”背景下的产物,没有直接证据,仅凭口供定罪。

  在今年6月25日的“萧山案”再审中,“刑讯逼供”成为出场率最高的词。陈建阳等五人当庭陈述了被萧山警方进行严重刑讯逼供的过程,包括在寒冬将当事人衣物脱去仅剩内裤用电风扇吹;将当事人双脚离地悬在空中后进行殴打;以电扇、木棍痛击当事人下体等。

  同样,当年的聂树斌案,也是在未提取到脚印、指纹及精斑等直接证物的情况下,仅凭口供定罪的结果。更让人不解的是,直至聂树斌被枪决,聂家人及律师也未得到该案一审二审判决书。

  在唐慧案中,记者了解到,她的上访严重影响着当地干部的“饭碗”。因此,在上访过程中,唐慧多次被拘留,并直至被劳教。据当地干部透露,几年来花在唐慧身上的“维稳成本”达80多万元。

  公开是公正的最强“催化剂”

  6月底以来,一度沉寂的“李天一轮奸案”再度引发公众的聚焦和质疑。7月3日,李天一案中的“成年同伙”信息被首次曝光:此人23岁,系某公司职员。

  自今年2月20日,李天一等5人因涉嫌强奸被警方刑拘,至今已过去4个多月。在长达4个多月里,却出现了警方信息披露的空当。因此,在“轮流发生性关系”的乌龙事件之后,公众再次质疑:本案是否已超侦查羁押时限?本案另外4名涉案人到底是谁?他们是否有家庭背景?

  7月1日晚,北京警方回应称,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不存在“超期羁押”;关于另几名嫌疑人家庭“背景”的传言不实;该案5名嫌疑人中,4人为未成年人,因此未披露相关人员信息。

  法律界人士表示,很多“旧案”的重审,都是在媒体的同步“监视”下进行。他认为,只有及时公开案情,接受公众监督,才能保证法律公正的“不缺位”。

  为加强司法公开,最高人民法院6月28日开通专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公开判决书,遏制司法腐败。7月2日,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效裁判文书原则上均应上网公开,不允许选择性公开。

  在“上访妈妈”一案中,唐慧透露,5月底,湖南省高院曾找到双方进行调解,永州市劳教委也表示愿意口头道歉,支付赔偿金2000元,为唐慧家申请10万元困难生活补助,但提出不能公开此事。唐慧称:“如果你是好心,就应该让大家知道。”

  虽然蒋建湘在当日庭审中对不能公开调解一说予以否认,但有学者认为,及时公开的案情,更能接受法律的检验。(记者 李先昭综合整理)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