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闽千姿:闽南海边蒙古族聚居地 不过元宵节

2013年07月11日 1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八闽千姿:闽南海边蒙古族聚居地不过元宵节
小坝村的老农赶着黄牛归来。 刘真真 摄
云雾缭绕的小坝洪厝坑. 刘真真 摄

  中新网泉港7月11日电 题:闽南海边蒙古族聚居地 不过元宵节

  作者:刘真真吴世荣

  福建泉州泉港区涂岭镇,有一个居住着2500多口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近90%的村庄。这里是福建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

  11日,记者慕名来到这个叫小坝的村庄,沿着盘山道而上,四面临山,镶嵌在大林山、观音山、吊船山和燕山之中,随处可见整齐的桉树林,葱葱郁郁地把山间的云雾隔成了好几段,沿途可以听到虫鸟的绝唱。

  “这里的生态环境很不错,空气很清爽,有山有水,在这个地方,我们计划建一个观景台,可以用来观赏瀑布。”小坝村的村书记出东玉指着从大山上垂流下来的瀑布告诉记者,而沿途护坡也将打造成蒙古元素的壁画,用来完整介绍这一全省最大蒙古族聚集地的由来、历史人物及传说....。。

  这个村庄有个奇姓——“出”姓,记者请教了出氏族人、现任泉港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出学渊。他介绍说,小坝的“出”姓源于本姓“纳哈出”的“出”,出氏是蒙元勋臣、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后裔。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结拜兄弟,忠勇无比,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为成吉思汗的“四杰”,更是元朝的开国功臣之首。

  出氏尊木华黎之世孙、元末太尉纳哈出为始祖,因明初其长子造反,次子弃官归田,逃离福州,担心被株连九族,便去掉父名“纳哈”二字,单取“出”字为姓氏,经过几代的迁居,最终迁至现在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自然村,开始了“蜗居”和劳作生繁,至今550多年。

  “燕南无二族,惠北自一宗”,从小坝头村的出氏祠堂门口的这幅对联便道出了“出”姓的渊源,这座200多年前祠堂,古稀之味愈演愈浓,在祠堂双壁上挂着来自一名叫“出科联”的书画,这个奇姓之奇便是由他而来。

  据历史记载,这支燕山出氏,曾在乾隆年间,族里出了一名进士,此人文采斐然,进了翰林院,并随乾隆皇帝下江南巡防,这个人便是出科联。在途中,乾隆皇帝想到“出”这个姓很特别,就问起了渊源。出科联趁机奏明出氏一姓的来龙去脉,皇帝听后称道:“好个奇姓!”从此,出氏的身份才大白于天下。如今的出氏祠堂内有联曰:“帝廷称奇姓,闽海振科名”,说的正是这件事。

  如今,虽然没穿蒙古袍,不喝羊奶酒,也不拉马头琴,但小坝村的人们依旧保留着蒙古族豪迈的性格,诚恳、干练的作风,“这里的人们大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农耕和果木种植为主”小坝村的书记出东玉表示。

  “现在的生活已经和汉人没什么不同,不过,元宵节出氏族人是不过的,可能是因为元宵与‘元消’谐音,出氏祖上作为元朝功臣,对此有所避讳,这一习惯流传至今。”出东玉如是说。

  据了解,泉州市泉港区委、区政府为建设美丽乡村,共创中国梦,将携手小坝村将整个村庄打造成富有蒙古元素的特色村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让远方来客见识一下“海滨蒙古人”的风采。

  目前,小坝村已经派人前去内蒙古当地学习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礼仪等,也同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合力规划,打造特色的民族村寨。或许,等到这支蒙古族后裔族群把草原文化带回泉州时,泉州丰厚的文化宝库内,又将再添一份珍宝。(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