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观中俄旅游年:两国民间志愿者深情赞友城

2013年07月22日 1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微观中俄旅游年:两国民间志愿者深情赞友城
中俄旅游宣传志愿者甲继海和耶列娜在中央大街表演俄罗斯歌舞 资料图 摄
1950苏联人家坐落于哈尔滨俄罗斯风情小镇 资料图 摄

  中新网哈尔滨7月22日电(记者 王琳)一首《红莓花儿开》响彻寰宇,中俄旅游年呼声响亮。在中俄边境大省黑龙江,热情的中俄人民讲述着两国旅游交流的历史和情感。

  6月在哈尔滨召开的中俄旅游推介会上,黑龙江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说:“黑龙江与俄罗斯5个州区交界,拥有发展对俄旅游的地缘、资源等诸多优势。”随后,来自俄罗斯7个州区的旅游代表争相推介当地旅游资源。

  7月的黑龙江洋气十足,窈窕的俄罗斯女郎在众多国际性旅游活动中大秀风采。在哈尔滨俄罗斯风情小镇,记者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爱好俄罗斯旅游的中国人和爱好中国旅游的俄罗斯人。不同于推介会上的“自我推荐”,他们热情表达着对友城的赞美。

  “我们这一代人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57岁的甲继海走进红顶黄窗的俄式木屋,向记者介绍:“我将具有年代感的俄罗斯物品收藏在这里,取名‘1950苏联人家’。景区创建10年来接待中外游客不计其数。”

  俄罗斯姑娘耶列娜插话说:“当时哈尔滨有许多俄式院落和家庭,留下的文化痕迹保留至今。第一次到中央大街的俄罗斯游客甚至分不清这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

  甲继海拿出一张右下角写着“1990莫斯科”的老照片说:“我第一次到俄罗斯是中俄边境游刚开通不久,街上中国人很少。赴俄游客们被莫斯科的大气辉煌所震撼,坐五天五夜的火车回程仍然激动不已。”

  1994年,中俄两国宣布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大批中国人赴俄罗斯寻找商机。“那时俄罗斯的中国餐馆如雨后春笋,中国商人在当地大做钢材生意。”

  “再隔五年,中俄双语的路引遍布两国边城,迎合友城生活习惯的商铺随处可见。”甲继海说:“受两国人民相互关怀的氛围感染,我开始义务为中俄旅游活动做宣传。”

  耶列娜笑着说:“中俄关系日间紧密,我和许多黑龙江的俄罗斯留学生也投身到中俄旅游推介的民间大军中。现在哈尔滨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更多俄罗斯朋友应我们邀请来这里旅游。”

  2012中国的俄罗斯旅游年,老街乐队在中央大街高唱俄罗斯歌曲,中俄游客一起载歌载舞;2013俄罗斯的中国旅游年,许多俄罗斯老人到1950苏联人家参观,流着泪说:“这就是我童年的家。”

  从事中俄旅游活动拍摄20年的黑龙江摄影师王丰说:“俄罗斯游客的照片有10000多张,他们面孔各异却都传达着的友善。”

  如今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客源国,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三大客源国。老街乐队队长李文兴表示:“我们热爱家乡,但不吝啬对友城的赞美,这是中俄旅游民间推介的胸怀和升华。”

  “黑龙江参与中俄旅游推介的人有摄影师、留学生、乐队、商人等等,我们是中俄民间友好往来的缩影。”耶列娜的中文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今年恰逢中俄边境游开通25周年,随着民间情感加深,中俄旅游交流规模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不足10万人次扩展到目前的330万人次。哈尔滨已与俄罗斯10个城市通航。中俄两国架起的空中交通网络让“坐五天五夜火车回程”的时代一去不返。

  “中俄旅游文化的交集不是3000公里边境线,不是哈尔滨到叶卡捷琳堡直航,而是两国人民心中的情感。”甲继海如是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