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们要怎样的“城镇化”?

2013年08月02日 15:50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这些精神既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敲响了警钟,也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不少地方对城镇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大拆大建”“高楼大厦”“大片居住区”上,不仅已有的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地中等城市也争相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似乎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就是一个“大”。在这些认识作用下,一些地方的城镇化脱离实际贪大求洋,造成了发展不协调、管理服务不配套等诸多问题,生活质量难保障、社会关系难协调,矛盾越积越多,离城镇化的初衷越来越远。

  城镇化并不是人口越集中越好、城区规模越大越好。这是一些发达国家在饱受“城市病”折磨后得出的经验。以德国为例,现有8200多万人口中70%分布在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产业政策也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进行谋划,不少跨国公司、著名学校就位于小城镇。

  我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但应在自己摸索的同时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一些城市缺乏约束性规划,“摊大饼”式地发展,不能代表城镇化的未来。

  市因人而兴,城因人而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生活。合理布局城镇化进程,要综合考虑发展水平和吸纳能力,既要重视大型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重视中小城市、小城镇的主体作用,使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当前,应重点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吸引力,减轻已有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压力,化解日趋严重的“大城市病”。

  新型城镇化既是拉动内需的潜力所在,更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城镇化不应是满目“水泥森林”、沉沉雾霾,也不应是住不起房、就不了业、上不起学、看不上病,而应是城市无论大小,发展各具特色;生活无论何地,同样方便舒适。摒弃贪大求洋的畸形城镇化,着力满足人们的小感受,才能做好城镇化大文章。(樊 曦)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