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敖汉旗:每一粒种子都是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08月18日 1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赤峰8月18日电 题:内蒙古敖汉旗:每一粒种子都是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 乌娅娜

  “我家今年种了50多亩黑谷子,这谷子是有国际档次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王国军自豪地说。

  王国军没有吹牛。

  2012年8月18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正式命名敖汉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整整一年过去了,对像王国民这样的农民来说,得到的最大的实惠就是,农作物的收入翻了一番,农民的自豪感也提升了。

  敖汉旗文体局局长许景权向记者介绍了这块“全球”招牌的由来。

  敖汉旗境内有4种首次发现并以敖汉地名命名的史前文化,其中最富盛名的兴隆洼文化遗产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园考古研究所、敖汉旗博物馆和日本青森县合作,在兴隆洼文化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

  “发掘期间,浮选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物谷物标本,其中糜子占90%、谷子占10%。加拿大和英国的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些糜子和谷物是人工栽培形态。后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C14鉴定后,认为这些谷物距今7700-8000年,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2700年。”许景权进一步解释说:“专家们由此推断,敖汉旗兴隆洼地区,是黍、粟这两种谷物和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贴上‘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标签的土地,如何把‘荣誉’变成‘生产力’,最终达到让农民增收的目的,是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并实践的。”敖汉旗农业局局长辛华如是说。

  辛华告诉记者,如今,敖汉全旗有耕地面积330万亩,谷子是除玉米之外的第二大作物。“敖汉的小米和杂粮现在是全国闻名的绿色生态有机粮食。在这一年中,我们在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以及树立品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引进了几家小米和杂粮的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当中,今年就能投产。这就对地区农作物的销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辛华告诉记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民增收,原来我们的谷子价格在2元多一斤,现在能达到6-7元一斤。”

  加拿大华人张立恒今年即将在这里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企业。他对记者说:“2011年我就看准了这里的高质量的农作物,去年敖汉旗得了这个‘世界’荣誉,更加增加了我在这里建厂的信心。”

  张立恒说,他的企业将采取公司加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政府在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了农民很多优惠的政策。“我们也跟着受益。”他兴奋地说。

  辛华说:“接下来,我们将着重改良耕种和加工的方法,用更加精良的产品更响亮的品牌来呼应‘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这份荣誉。”(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