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游学热调查:“三不管地带”亟待监管

2013年08月19日 16:18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三不管地带”亟待监管 ——

  关于“游学热”的调查

  一个多月前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事件,使“海外游学热”及其伴生的种种乱象凸显在国人面前,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游学热到底有多热多乱?游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游学应该怎样监管?新华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修学旅游兴起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

  10年前海外游学刚兴起时,参加者寥寥。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介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留学市场繁荣,近5年游学开始快速发展,尤其这两年更为迅猛。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游学应该叫修学旅游。

  “修学旅游的兴起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 ”他认为,3个因素导致游学热出现,一是1998年出境旅游放开,去年出国旅游人数达到8000多万人,其中因私出境占90%;二是家庭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三是假期孩子没人照顾,特别是城市里面。

  每年出境游学的人数到底是多少?刘婷粗略估算,近几年中国每年约有20万到30万人参加海外游学,其中约80%由教育局或学校组织,约20%是散客市场,由留学中介、培训学校和出境旅行机构等主办。

  “这是一个三不管的灰色地带”

  记者调查发现,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将游学或修学写入法律、纳入政府或行业协会的监管不同,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游学在我国尚未纳入行政部门或者行业领域的监管范围。

  游学既不是纯粹的教育,也不是纯粹的旅游,交叉属性使其陷入监管 “真空”。留学监理服务网总监理师胡本未说,因为门槛低又缺乏监管,各种机构一拥而上,游学市场的确是乱象丛生。

  一是政府监管缺位,举办机构良莠不齐。“这是一个三不管的灰色地带。”胡本未说,由于政府的缺位,游学市场没有明确从业机构的准入标准和产品细节。而一些中小学通过游学“搭送”老师之类的“潜规则”约定,与旅行社、留学中介机构形成了灰色利益链。二是准入门槛不高,游学质量无法保障。胡本未表示,企业办理留学业务需要教育部认定的留学中介资质,开办游学业务则只要具备出入境资格就可以,并没有相关机构检验游学产品是否合格。三是缺少标准和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游学是个良心活儿,必须做到实处。 ”刘婷说,由于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从很多机构发布的游学产品中,很难看到细节如何做,因此,风险不小。四是游学向大城市扎堆,向海外扎堆。游学一般应是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正在就修学现象进行课题研究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指出,不像一些国家已经成为普遍性的公共教育产品,游学在国内刚刚起步,只有部分学生能体验。因此,加强管理和引导,才能让游学活动健康有序。

  “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保护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

  “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保护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 ”戴斌说,发达国家都是从严规范游学活动,通过标准、规范甚至法律进行规整。

  中消协投诉部副主任皮小林说:“参与游学的消费者多是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更需进行法律保护和应急救护,游学团要比普通旅游团的要求更高、更规范。 ”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游学或者修学集教育、旅游于一体,兼具市场属性和教育属性,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渠道,应当从战略高度审视其重要性。教育、旅游等部门应根据中国国情,借鉴美、欧、日及港台地区的有益经验,尽快出台法规,制定科学的准入门槛、资质规范、合同文本以及惩戒等制度,将游学活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游学应像留学一样成为单独行业,由教育、旅游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发资质。胡本未说,国家还要进行管理规范、产品设计和控制,对公立中小学要有约束。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