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海区船舶污染风险全国最高 海事部门压力大

2013年12月05日 2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记者 江耘 实习生 丁波 通讯员 王敏)“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作为全国船舶污染风险最高的浙江,浙江海事部门格外沉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11月27日起,浙江海事在辖区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列为重中之重,以确保浙江辖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和防污染形势稳定。

  “浙江海事辖区是全国船舶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一旦发生重特大海上污染事故,将会造成当地航运、渔业、临港工业、旅游、海洋环境甚至国际政治关系的严重损害。”浙江海事局局长高军也因此动员,全力将海上防污染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全方位筑牢海上清洁屏障,确保辖区海域平安清洁。”

  一组简单的文字,足以说明浙江海事辖区船舶污染风险的程度之高。

  2012年海船进出港140余万艘次,货物年吞吐量9亿多吨,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其中海洋污染性货物4.07亿吨,原油吞吐量1.044亿吨,占全国运量三分之一;

  辖区危险货物码头254座,30万吨级接卸能力的原油泊位7座,万吨级以上的专用危险货物泊位共32个,各种规模的油码头216座,均居全国第一位;

  另外,中国四个战略原油储备基地有两个座落浙江。宁波、舟山共有各类油罐1500多万立方,散化储罐近120万立方。沿海还分布着7座油气钻井平台,油气管道经过舟山、宁波、嘉兴水域。

  敏感资源密布,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全国最大的渔场、众多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大量煤电、核电等工业取水口都分布在此,与污染风险源接近甚至重叠。再加上浙江海区海上运输繁忙,通航环境复杂……

  浙江海事局危防处处长李宇告诉记者:“2006及2007年,浙江省船舶污染事故泄漏量居全国第一。据研究,浙江省沿海最可能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泄漏量在200~6000吨之间,最大可信事故泄漏量高达1.5万吨。辖区防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此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的目标很明确,重点督促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单位、辖区危险品码头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同时强化载运低闪点、高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舶以及大型油船现场监督检查;加强船岸界面监督检查,并且严格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审批,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置力度,确保“零失误”。

  对浙江海事局来说,重点中的重点是大型油轮的安全工作。

  据了解,通过对海上油运规律及油轮事故险情特点的分析,浙江海事严把审批关、强化抵港的动态预警、加强现场的护航保障等工作,形成了以舟山海事局“六化三制”为代表的大型油轮长效监管机制。

  在此基础上,浙江海事部门还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国内航行油轮的信用监管机制、各相关单位的安全协调小组工作机制以及海事特聘的油码头协管员机制,以“组团式服务”建立起立体式全方位监管网络,“从头至尾”共同打造“无缝隙”的油品运输安全责任链。

  面对极大的海上溢油风险,浙江海事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探索。近年来,浙江海事局积极推动政府层面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如舟山率先在沿海地市成立了由当地政府主导的舟山市溢油应急中心;同时争取交通运输部把相关规划项目落户浙江,于2011年底正式建成了投资总额超过7600万元的宁波、舟山两座国家级溢油应急设备库。

  此外,浙江还是还强化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2012年5月,每小时可收油200立方米、一次性收油量达640立方米的60米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海特111”轮也正式列编浙江海事。

  目前,浙江海事辖区已有4家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获得批准。清污单位及港口码头配备的专业清污船已达到7艘,辅助船120余艘,收油机52台,围油栏128千米,消油剂176吨,吸油材料135吨。

  “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具备核心区域1000吨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能力。”浙江海事局局长高军说:“下一步,浙江海事将着眼于罐区、平台和海底管线的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进一步强化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