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症儿童 10人回归正常(图)(3)

2014年07月11日 10:18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症儿童10人回归正常(图)(3)
家长“偷看”自己孩子吃饭

  幕后

  26岁女子弃医从教 10年靠口碑发展

  “女儿读了5年医学,我们想让她当医生。”贺小燕的母亲透露,当年女儿毕业后与九龙坡妇幼保健院签约,本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哪知她却固执地创办起幼儿园,遭到全家人的反对。

  “看到家长泪流满面和无奈的眼神,我才下定决心。”贺小燕说,2004年5月1日,她投资6万元办学,在石桥铺航天小区租套8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当初从一名小孩做起,后来靠口碑发展,前来的小孩越来越多。

  这10年来,副园长贺秀蓉见证了幼儿园的发展。她说,为了不影响周围邻居,加之以前的场地太小,幼儿园曾5次搬家,于2012年7月搬到歌乐山,专门收治自闭症和智障孩子。

  声音

  家长:只要能治愈孩子,啥方法都行

  对这种“暴力”教学方式,家长怎么看呢?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超九成的家长都支持贺小燕的施教。他们说,尽管“残忍”,但要有效果。

  “孩子患上自闭症,全家人痛苦不堪,送到这里,就是希望贺老师能把孩子的病治好。”成都一名家长说,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他们都认为无所谓,只要不伤害孩子,不让孩子再次受到伤害,他们都能接受。

  大渡口刘先生告诉记者,有次他到幼儿园探望孩子,刚好遇到儿子病情发作,看到贺小燕捧着孩子的头撞墙时,“我看得泪流满面,心都揪紧了,但贺老师把握有度,没有让孩子受到伤害。”对这种“暴力”教学方式,他说他挺支持的,因为实践证明,孩子的病不久后将会得到纠正,“如果在家里,我们是下不了手的。”

  专家:

  鼓励尝试创新,但要因材施教

  其实,贺小燕采取的这种“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教学方式,在学术界的争议还是较大的,有的专家赞成,有的专家则持怀疑态度。

  正方:鼓励特教大胆创新

  重庆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梅其霞副教授:对自闭症孩子,如果单用药物干预效果较差,一般方法是采取教育训练为主、药物配合治疗的办法进行,经过特殊教育后,有些孩子的智力和语言等功能,是可以恢复的,甚至有的还可正常读书。从医学的角度而言,“暴力”教学法可以尝试甚至鼓励大胆创新,但要分清患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加以对待。

  反方:容易带来新的伤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仲明博士:自闭症起因不明,反对这种“暴力”教学法,训练干预过程中容易给孩子带来新的伤害或损害,不提倡轻易使用。有的病例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沙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这种“暴力”教学法,尽管家长满意,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谨慎使用。

  链接

  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重庆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梅其霞副教授,是国内治疗自闭症的权威专家之一。她认为,这种病发现最多的是2岁~4岁,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

  一是社交障碍。患这种病的小孩,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会配合别人的指令行事,与别人无目光对视,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

  二是语言障碍。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语言,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有的只是机械重复或模仿极少的语言。

  三是刻板行为。对玩具、动画片等根本不感兴趣,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对搭积木特别感兴趣,或摆动一个瓶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持续时间长没有厌倦感。

  梅其霞认为,自闭症目前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常规的办法是特教和药物相结合进行,通过创新的特教让孩子的症状得到改进。至于其效果,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治愈,一般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特别严重者有可能终身治疗。

  解释

  自闭症

  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也称儿童孤独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自闭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国际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个体化训练干预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国内目前未见自闭症的全国流调数据。资料显示,美国患病率在1%。~2%。。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

  厌恶疗法

  或称厌恶性条件法,医学上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上的定义则认为,它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恶心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时,就会产生厌恶体验,为避免这种厌恶体验,求助者的不适行为会减少或者终止。商报首席记者 黄平 实习生 刘薇 胡雅君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