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户改将起步 草场使用权问题待破解

2014年08月31日 2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伦贝尔8月31日电 题:内蒙古户改将起步 草场使用权问题待破解

  作者:常安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杨俊,主要的收入是依靠打草发展牧业。记者谈及国家最近出台了户籍改革的政策时,他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家的草场会有变化吗?

  最近几日,55岁的杨俊一直没闲着。每年这个时节,当地的牧民都会打草以便为过冬的牛羊储备饲料,多余的草会被卖出去,这也成为杨俊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作为牧民,每家每户都会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杨俊说,“国家给补贴,已经禁牧的草场每亩补助9.6元,没有禁牧的补贴2块多。”

  每年依靠打草和畜牧为主要收入的杨俊担心,如果自己更改为城镇户口,自家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学力也提出了相似的疑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户籍改革,应该考虑的是牧民的草场使用权问题。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公布数据显示,内蒙古2005年全区草原总面积超过800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6818.0万公顷,承包到户面积5037.7万公顷。

  如此广阔的草原面积以及丰富的草场资源,造就了内蒙古地区庞大的逐草而栖的牧民群体。面对户籍改革环境下的牧民,孙学力说,牧民都和农民一样享受着农村人口的各项待遇,比如养老和医疗。现在主要考虑的就是土地产权问题。农民和牧民的不同之处在于,很多城镇附近的农民由于距离城镇比较近,很多都被很自然的城镇化了。但是像牧民的草场一般距离城镇都比较远,所以牧民的草场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牧民杨俊的几个儿女如今已经都在城市里生活安家,而像杨俊一样的家庭在当地还有很多。显然,年轻一代的农牧民更愿意“走出去”在城市里生活。

  记者了解到,1958年中国建立起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很多农牧民有更多的机会到城市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在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驱使下,户籍改革成为“时间方面、条件方面都非常成熟”的必然选择。

  在内蒙古农牧业厅公布的文件中指出,2013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牧业产业化企业为农牧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2013年有近39万农牧民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就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也曾在受访时表示这种趋势的出现与时代发展不无关系,他说:“原来的一家一户一亩三分地的模式现在已经和我们市场消费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展不匹配了。”

  农牧区专业化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在促使更多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这种趋势下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同孙学力研究员提出的疑问:土地问题应该考虑,而农牧民进城之后的一系列问题也很多。(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