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四治”破题城市病 良方“智”疗百姓“点赞”

2014年12月31日 15: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 (胡佳棋)“把垃圾放在应该放的袋子里,贴上二维码就能得积分换奖励。”马大叔告诉记者,一张小小的二维码改变了一家人扔垃圾的习惯。

  马大叔家住杭州市江干区兴安社区,此前,垃圾随意丢弃、垃圾成堆等现象普遍出现在小区里,严重影响着市民的居住环境。“进行垃圾分类后,小区的环境明显变好了。”前后的对比让马大叔感慨万千。

  马大叔一家正是杭城近千万普通百姓的一个缩影。随着杭州向超大城市不断迈进,发展路上的城市病不可避免涌现,治气、治水、治废、垃圾处置,也成为了2014年杭州打响的一场“四治”攻坚战。而发生在马大叔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垃圾分类化处理 从源头“减量”

  “不实行垃圾减量化是没有出路的,盖多少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都不是品质之城,是垃圾围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曾指出。

  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目前杭州全市(包括余杭、萧山)日产垃圾8000多吨,今年4月最高日产垃圾已超1万吨,还以平均每年10%幅度增加。据预估,杭州每6年产生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西湖。

  杭州垃圾总量增加的同时,是这座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七年未涨。目前杭州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为3200吨/天。而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按照当前的垃圾量,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垃圾处理跟不上日趋增长的垃圾,如何从根源上减少垃圾,是很多城市共同面临的课题。而杭州推行的垃圾分类,正是尽可能的提取出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减少垃圾总量。

  今年8月,杭州启动“杭州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三年行动”,提出“清净在源头”,希望通过准确分类后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据了解,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杭州市政府在垃圾分类上投入了约2亿元,2013年,杭州在垃圾分类方面投入达8200万元。

  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杭州还在宣传垃圾分类上下足了功夫。杭州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介绍,目前市民对垃圾分类认知度已达到了96%。

  认知度提高了,参与度如何提高也是垃圾分类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据兴安社区主任陈敏介绍该小区是对垃圾分类的一个创新尝试,通过实行二维码积分制来提高群众参与。“两个小区有1487户,开展垃圾分类已经有三年多了,今年开始用社区提供的智能垃圾桶,积分可以去小区里的理发店、药店、超市、水果店等6家店铺进行消费。”

  兴安社区是江干区实行垃圾分类后的一个典型代表。记者了解到,作为主城区之一的江干区,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已达到98%以上,有12余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此外,为确保垃圾分类整体有序运行,龚正表示,杭州要进一步抓好垃圾分类处置运作体系、设施布局等科学规划,进一步动员全市深化垃圾分类,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

  治水治气组合拳出击 护驾“好山好水”

  为了进一步保护杭州的生态环境,今年3月,杭州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了建设智能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建设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杭州”。

  龚正说,杭州在治水、治气、治堵和垃圾处理能力方面,亟需提高,而这些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智能城市建设直接相关。

  5月,《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出台。一个月后《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发布,随即主城区开展“腾笼换鸟”,对大气重污染企业进行搬迁。

  据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12月29日,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6天,比上一年度增加9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64.1微克/立方米,相比去年下降了6.15%。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空前的治理力度,2014年杭州建设“无燃煤区”、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治理工业废气等多项举措推进环境治理。

  据了解,目前杭州主城区已基本完成“无燃煤区”建设,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等高污染燃料的项目,累计投资近6亿。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余杭区先后关停了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的温室甲鱼塘。

  记者从杭州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杭州煤炭消耗量与上年同比预计可减少120多万吨,同比下降8.6%。已关停转迁大气重污染企业244家、淘汰造纸29.8万吨、印染1.4亿米。

  同时,为进一步控制机动车污染,2014年杭州市已报废和转出黄标车和老旧车74270辆;市公交集团公交黄标车目前已全部淘汰或停驶。并且对主城区出租车进行油改气,目前,主城区共有油气两用出租车1764辆,又新增电动出租车510辆。

  此外,环卫车、混凝土搅拌车、邮政车等新增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截止11月底,杭州净增车14.9万辆,而氮氧化物排放减少1436吨,实现了“增车不增污”。

  除了治理空气,杭州的治水工程也在不断加大力度。

  据了解,杭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治污水”(清水治污)3年行动计划和杭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及《杭州市治污水2014年工作计划》。

  通过创新实施“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市共1824条河道建立了“河长制”。

  计划整治的71条垃圾河,已于7月全部完成。12条河道也已整治完成,193条黑臭河,已完成对其中55条的整治。

  此外,对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22家企业全部关停、搬迁或取缔并通过验收核查。

  随着杭州市各类治水工程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据城市河道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城市河道水质总体出现好转。2014年上半年,杭州市重要饮用水水源钱塘江水质状况为良好,干、支流市控以上断面有9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

  龚正认为,“好山好水是杭州最显著的标志、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

  恰恰正因为这好山好水好空气,杭州在国内外的城市对比中脱颖而出。

  5月20日,国家环保部授予西湖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西湖区成为生态建设示范区更名后环保部在全国命名的首批37个示范区之一。

  2014年杭州成为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杭州位列全国旅游综合竞争力前三,在全国旅游发展普遍低迷的环境下,杭州仍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与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2014年杭州预计旅游总人数1.12亿,增长15.5%;旅游总收入1876亿元人民币,增长17%。

  也是2014年,《财富》评选出中国最适宜退休的城市,杭州连续五年上榜且四次被评为第一。据了解,该评选由读者在去过的中国城市中选择在自然、人文、福利保障等方面均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而杭州之所以能够四年蝉联冠军,离不开其山美水美的自然环境。

  双“限”治堵 为城市道路加速

  随着杭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城市运行效率、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突出问题,杭州与其他发展中的城市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堵。

  2012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马云因堵车迟到,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听后向马云致歉:“交通堵塞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并承诺五年内一定治堵。

  为缓解交通拥堵,3月,杭州市开始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限牌”和“错峰限行”双重措施合力治堵。

  5月,杭州市政府调整“错峰限行”政策,加大限行力度,引导合理出行。

  同时杭州不遗余力的发展公共交通,新建公交专用道40.3公里。11月,杭州地铁二号线建成开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推动静态交通建设,缓解停车压力,杭州今年新增停车泊位53283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7711个。

  此外,通过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发展绿色交通等措施,杭州正不断提高其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管理水平。

  记者从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限行升级半年,早晚高峰拥堵程度同比均有所降低,早高峰指数由5.5下降至4.6;晚高峰指数由5.0下降至4.2。

  杭州市治堵办负责人张敏告诉记者,以德胜高架为例,德胜高架改造工程完工并全线通车后,无论是早晚高峰还是平峰,车速通行效率都起到明显提升。早高峰车速同比由50.4公里/小时上升至57.8公里/小时,晚高峰车速同比由54.6公里/小时上升至59.7公里/小时。

  “群众都说好才是真的好。”龚正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参与作为着眼点,把激发社会活力作为着力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落脚点,以治堵的实际成效惠及百姓。”

  据高德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杭州交通延时指数2.10(一季度为2.82),即拥堵时段耗时是非拥堵时段耗时的两倍多,较前一季度降低11%,杭州成为当季拥堵缓解幅度最大的城市。

  12月29日,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向全市人民发出一封公开信,由市民投票选择十项新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其中水环境治理、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养老服务、垃圾分类、雾霾治理等均被列入。

  正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所言,“努力让广大居民喝得上更干净的水;努力让人民群众望得见更多蓝天白云;努力让车跑得更通畅、停得更方便……”

  “我们一个班,半数以上的人毕业选择留在杭州,工作,生活。没有一个城市不会生病,但是杭州为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大家都看得见,也能够认同。”杭州一大学毕业生刘洋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小伙伴已经用“脚”,给杭州的“四治”点赞。(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