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党建水浇出致富钱 浙江遂昌三笔生态账引青山变金山

2015年06月25日 2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党建水浇出致富钱浙江遂昌三笔生态账引青山变金山
金竹镇晾晒的油茶籽 项军 摄
金竹镇葫芦基地 毛守飞 摄
金竹镇葫芦基地 毛守飞 摄

  中新网丽水6月25日电(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毛守飞)山茶油从原先的4元每公斤飙升至20元每公斤,一年销售540吨;创造“香榧板栗立体套种”,实现3000亩板栗变种香榧;“干部带农户、吊瓜换葫芦”,试种30亩葫芦,节约2万元“治水成本”……过去的2014年,浙江省遂昌县金竹镇交出了这样三笔“生态账本”。

  自2011年被列为原生态精品农业市级中心镇以来,金竹镇狠抓党建,变粗放型农业为原生态精品农业,2014年该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18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在3年间跨越了全县平均水平,达到10688元。

  在金竹镇党委书记王坚兵看来,山茶油的畅销,香榧、葫芦等新品种的推广,充分说明了畅通党建这渠活水、发挥好党员这个酵母,能够使叶子变成票子、青山变成金山。

  “通过党建这渠‘活水’,真正浇灌出了农户的致富‘活钱’,是一笔很划得来的‘生态账’。”金竹镇镇长郭云强如是说道。

  线下到线上 飙升至40元一斤的山茶油

  金竹是浙西南最大的“油库”,现有山油茶基地2.7万亩。早在2011年,金竹山茶油就荣获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的金招牌,经过多年发展,金竹山茶油品质不断提高,已经从2008年的4元每公斤,飙升至现如今的20元每公斤。

  “4斤果产1斤籽,4斤籽榨1斤油,价钱好时一斤茶油能卖到30元哩!”金竹镇茶竹岭村村民谢招松告诉记者,他家种着30亩的油茶树,每年靠此有万把块收入。而村里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张根海则会在每年山茶花开放时迎来最忙碌季。“100多亩的油茶林我们夫妻俩根本采不过来,还得将在外的子女叫回家帮忙才行。”

  据金竹镇党委副书记张海峰介绍,去年金竹共销售山茶油540吨,收入4300万元,惠及了近千户茶农。

  在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金竹山茶油为什么能够逆市上扬?张海峰的回答是四个字:精准党建。

  “菜博士”山茶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竹镇茶竹岭村支书谢金伟表示,党员干部积极服务茶籽销售,从线下到线上,让山茶油搭上了电子商务快车,并通过“一对一服务、面对面指导”,为农村电商端出“客服菜单”,畅通了销售渠道。

  张海峰说,去年,金竹山茶籽更是通过“赶街”等农村电商远销至台湾、福建,而且货源紧俏,仅这一项,农户每年就能增收1000余元。

  粗放变精品 实现3000亩板栗变种香榧

  曾经的金竹,18万亩山地上长着成片的板栗,一年一收,不仅旺盛期短,而且老龄化严重,是粗放型农业的典型。

  金竹镇常务副镇长谢法富介绍,以前即使在板栗高产期、价格高峰期,也只能卖到几块钱每公斤,亩均收入最高不过千元。而且板栗的树叶入秋即落,一片片青山变秃山,根本没法看。“丢掉这根’鸡肋’,引进一头‘流油的肥猪’,是农户迫切的愿望。”

  如何实现农业经济作物的“腾笼换鸟”?破解之道,还在于产业党建。

  据悉,金竹镇成立了产业党小组,在党小组牵头下,引进新品种,带领农户“抱团取暖”,以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500余亩,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野生三叶青人工栽培基地。同时引进黄金茶80亩、合计20万株。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党小组不仅为村民提供统一布局谋划、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营销推广的“四统一”服务,还牵头创造新模式,组建“党员带农户”结对网格,创造“香榧板栗立体套种”,实现了“穷可种、富可种、房前屋后全都种”的新景象,逐步实现3000亩板栗变香榧。

  谢法富说,村党支部计划在5年内,真正打响香榧产业示范村的品牌,以党建模式的创新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群众增收。

  吊瓜换葫芦 节约2万元“治水成本”

  金竹镇早坞村曾是遂昌县有名的后进村,去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支部薄弱导致产业落后,该村的吊瓜产业效益低、污染大,农户不满、治水不易。

  如何实现后进变先进?这第三笔生态账,还得从联动党建说起。

  早坞村村委会主任曾明杰说,通过“干部带农户、吊瓜换葫芦”,村民增收的门路被拓宽。在三级联动机制下,早坞村试种了30亩葫芦,新建一座葫芦工艺品加工厂,不仅每年能增收10万元,还可节约河道保洁费2万元。

  对此,王坚兵深有感触:“这12万元虽少,但从投钱治水到治水赚钱,从治标治水到治本治水的蝶变过程,却生动凸显了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中心工作的朴素真理。”

  他说,金竹镇通过镇村联动的形式,凭借“每事有记录、每天见农户”的日志式管理,要求干部“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强化镇、村干部联系,推动居家养老中心、文化礼堂、山塘整治等一批项目落地。同时,通过邻村联动,“强村带弱村、村官齐会诊”结对联建,推广产业党建等一批做法的生根,打造原生态精品农业镇,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真正换回来的是生态优越、百姓富裕。

  “农户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带农户,产业是支柱。党的建设与产业培育的关系,类似水的灌溉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没有不行,会渴死;适度最好,能壮苗。”王坚兵认为,这三笔生态账,充分说明了畅通党建这渠活水、发挥好党员这个酵母,能够使叶子变成票子、青山变成金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