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面临难题 小学语言选择系重点(3)

2011年10月12日 01:18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播放短片)

  给你们添麻烦了,班长在哪儿。班长,白叔叔先问你一下,班级有多少名同学?

  班长:

  我们班级有59名同学。

  白岩松:

  好,白叔叔在这做一个调查,我们都一起就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好吗?

  学生:

  好。

  白岩松:

  班长请坐。是少数民族的请举手,24名学生,59个,占到了一半。会说蒙语的请举手,就我们俩,握握手。那你怎么没有去呼伦小学呢?

  学生:

  我比较喜欢胜利小学的环境。

  白岩松:

  爸爸妈妈都是蒙族吗?

  学生:

  爸爸妈妈是达斡尔族?。

  白岩松:

  达族。但是你会说蒙语,为什么?你跟谁学的?

  学生:

  因为我是在呼伦小学的宿舍里住宿,跟小朋友一起学的。

  白岩松:

  你在家里跟爸妈是说蒙语还是说汉语?

  学生:

  说汉语。

  白岩松:

  爸爸妈妈都是少数民族的,一共有9个,24个人里有9个。在家里说汉语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了,连你都举手了。你想过学蒙语没有?

  学生:

  以前想过,但是感觉蒙语有点太繁琐,而且现在大多都是学汉语的,所以我就没有学。

  白岩松:

  就没学。

  学生:

  对。

  白岩松:

  爸爸妈妈会说蒙语吗?

  学生:

  会。

  白岩松:

  将来如果有时间或者有可能想学一点蒙语的请举手,还是不少的。

  班长最后再回答一下,为什么你刚才也举手了,将来有机会也要学学蒙语呢?

  班长:

  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我想多学学蒙语,这样能把我们祖国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白岩松:

  谢谢。

  白岩松:

  全班24名少数民族的学生,最后会说蒙语的只有一个人,还是因为跟呼伦小学的蒙古族的孩子在一起住宿,我当时心里有点懵。

  不妨再看一个数字,胜利小学一共学生总数1809人,少数民族学生是769人,不少,但是都在汉族小学就学。旁边的第五中学学生总数2475人,少数民族学生936人,比例是36.7%,也都在从事汉语的学习工作。难道是政府不重视吗?可以说政府对民族语言的教育非常重视,我刚才说了,减免学费、减免书本费,吸引他,甚至包括补助、餐费、校舍建得非常好,从海拉尔中学,一中是蒙语学校排第一,呼伦贝尔这个地方呼伦小学是蒙族学校,能看出这种重视的程度。但是学习语言一定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政府或者说是媒体不能到每一个家庭说你必须传承文化,必须承担文化责任。父母就是父母,他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所以在自发的市场经济、开放的环境中,相当多的父母就要做出一个他认为更有利于孩子将来发展的选择,进了汉语学校,这个你也无可指责。接下来我们该进入高中去看一看了。

  蒙古语教育在整个呼伦贝尔学校的设置像一个金字塔,小学很多,到初中的时候就减少了,我现在来到了金字塔尖。这所学校是海拉尔一中,是整个呼伦贝尔唯一的一所用蒙古语授课的高中学校。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唯一,整个呼伦贝尔的牧民们、蒙古人们会把它看得非常非常珍贵,说像眼珠子一样。因为毕竟承载着一种文化,包括语言的传承。也是因为这种唯一,这个学校里就比较有特色,校园里会有蒙古包,而且背后正在上体育课,但是这个体育课跟汉族学校的当然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叫“搏克”,也就是摔跤,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上这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

  (播放短片)

  解说:

  蒙古包、摔跤课,上课铃声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头琴声。呼伦贝尔市57000名高中生中,仅有1700名蒙语班高中生,他们都集中在这所市里唯一的蒙语授课高中。

  这所学校的蒙语班学生80%都能考上二本以上的学校,在高考中,除了蒙文,高考科目和汉语班一样,只是平时的教材和考卷都是蒙文的。由于蒙文辅导书非常紧缺,老师们要将汉语辅导书翻译成蒙文再印发给学生。

  胡为民(海拉尔一中蒙语授课老师):

  这个老师上午翻译完现在做题,在准备给学生讲。

  白岩松:

  等于说我们的老师备课是两种,一种备课是要备你要讲的课,还有一种是大量的时间要做翻译。

  胡为民:

  一张考试题我们要打两天。

  白岩松:

  我看到老师那遇到了一个困难,教材都没问题,可是到了教辅,蒙语的我们一下子就缺了,全靠老师从汉语那翻译过来。这个从校长角度有没有去反映,将来整个蒙语教育这个大体系里能把这一环给补上?

  吴双龙(海拉尔一中校长):

  有一个会议指导,我们是接连反映这些问题,但毕竟(蒙语需求)人口少,很多运作过程都在企业运作,课本上给教育印刷厂,每年有固定的财政补贴。

  解说:

  让吴校长担心的还有生源的问题。原来每年招收蒙语生1300名,减少到现在每年不到700名,甚至不少蒙语老师都让自己的孩子上了汉语班。亲生兄妹,蒙古族学生刘瑞英和弟弟就一个选择蒙语班,一个选择汉语班。

  刘瑞英(海拉尔一中蒙语班学生):

  我弟弟也说了五六年的汉语了,母语(蒙语)不会说。我爷爷打算让我们俩比一比,看谁学得有点出息。

  解说:

  如何吸引更多的蒙古族孩子学习自己的母语,各种激励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吴双龙:

  比如现在蒙古族幼儿园费用就不要了,高中学费也是全部减免。

  白岩松:

  就是增加(学蒙语)吸引力。

  吴双龙:

  对,增加吸引力,蒙授的学生进大学,还有的进重点大学。

  解说:

  针对蒙语生,一些大学还开设预科班降分录取,教育部门也在想办法,让蒙语生有更好的出路。

  包文英(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副局长):

  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应该开放民族语言授课环境的保障,考题就应该给予准备相应的考题。至于母语,蒙语言文字也能考公务员,也能考事业单位。

  白岩松:

  现在民族语言教育方面课本等等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教辅,尤其像要高考的时候要做模拟这种卷子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刚才你也看到了,很多老师都要用大量的时间翻译。我倒觉得这类的问题非常好解决,比如说蒙古语,内蒙古可不可以有专门的人在做这样的事情,然后用互联网让老师可以直接去下载,而且这个试题不断更新。这样用少数的人力就可以节约大量其他老师时间的成本,我相信一定能做到,包括藏语、维吾尔族语等等都没有问题。但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激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愿意从小学开始就学本民族语言的教育,这恐怕要从将来入大学,尤其是就业方面,让他们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吃亏者,而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一个狭窄的空间。不能只是在生存的这个,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而是在想去北京、上海等等,在上大学的时候会更有吸引力,在就业的时候口会更宽,他自然就愿意学了。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这两年在招收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就设了蒙汉语都招,尤其蒙语试卷答题,这就增加了吸引力。但这有多少人呢?需要全社会去共同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官员毕斯塔说了一段话,挺好。“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一种绝无仅有的世界观、文化、哲学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的表现。目前,全世界共有七千多种语言,但超过一半的语种都面对着濒临消失的危险。蒙语还是大语种,同维吾尔族一样,他遇到的问题很多,但还算是少数民族里最小的。像赫哲族,只有十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会说了,我们已经要给这种语言准备开“追悼会”了。所以如何更好地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就像我们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一样,需要全社会去共同思考。

  我想在这个节目的最后,我当然应该在我的家乡用我的母语来跟您说再见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