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学生奖状登广告引热议 媒体评荣誉不应嫁接金钱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2日 09:4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小学生奖状 能否登广告?

  近日,网友“状元哥”在网上发帖说,河南虞城县一小学在发给学生的奖状上“植入”了广告,放假那天,满大街都是拿着这种宣传单样式“奖状”的孩子,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对此事明确表示“学校的这种做法肯定不合适,必须叫停”。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地方,又不是经商的地方。学校有学校自己的文化,不能植入商业气息。对于该校宋校长提到的“做广告的单位给学校提供了书包、本子等奖品”的说法,该工作人员批驳:“如果做广告的单位给学校提供更多的奖品,难道满学校都要张贴广告单位的广告吗?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不过,在大部分网友认为不妥,质疑如此奖状是帮商家做广告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持宽容态度,认为学校可节约经费,何乐而不为?

  支持

  商业氛围到处在

  习惯总会成自然

  把招生广告印在学生的奖状上,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行为。做广告的单位为孩子提供书包、文具等奖品,可以帮学校节约一些资金,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家长为什么对此事就如此耿耿于怀地看不顺眼呢?

  其实,家长看不顺眼,是家长从来没有看到学校这么干过,换言之,就是没有学校敢这么干过。当学生奖状上出现招生广告,才会气不打一处来地以批评的口吻来指责学校的做法大大地出格了。

  应当看到,植入广告无所不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春晚出现植入广告,老百姓看不顺眼,当电影上、电视上、报纸上连篇累牍地不断出现,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了,习惯了,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否定和批评学生奖状植入广告这种做法之前,是不是要问一问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如果孩子们乐于接受,对奖励自己荣誉的做法没有任何影响,那么,作为大人也就没有必要过分计较。若家长对此事过度反应,对学校和老师的做法表示出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势必直截了当地影响到孩子,降低奖状在孩子们心目中的荣誉感,在孩子心理上投下阴影,从而对他们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习惯成自然,任何事情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看不顺眼到看了顺眼的适应过程,植入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家产品和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出现在孩子们的奖状上,说明商业社会中商业氛围无所不在,营造这种氛围本身并没有过错,倒是人们观念和意识上转不过弯是问题的主要症疾。(景志强)

  评判

  奖状本应褒正气

  荣誉缺少含金量

  像这类“怪味奖状”,媒体并非第一次报道。去年初,广西武鸣县某小学发给学生的奖状上,也多了这么一句广告词:“×××学生电脑,我的学习好,爸妈没烦恼。”让网友惊呼:这个奖好有“含金量”啊!

  给“奖状植入广告”颁个“最佳创意奖”,恐怕毫不为过。奖状象征荣誉,与象征商业的广告,本属“风马牛不相及”。如今有人却别出心裁,将二者“捆绑”在一起,一学期结束了,孩子们弄张“宣传单”就回家了,叫人情何以堪?难怪众网友会将某些学校领导讥为“商业人才”,并怀疑其用意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商业意识。

  我以为,孩子们的这种商业意识,还是不培养为好。从学生角度说,小学生还是小孩子,不应过早让他们沾染商业气息;而植入商业广告的奖状大行其道,会让他们觉得,荣誉跟金钱是“嫁接”在一起的,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管当下,商业广告已无孔不入,但学校毕竟应该是教书育人的纯净之地,纯粹的商业行为,应当远离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从颁发奖状初衷来看,奖状是授予某单位或个人的奖励证书,用来表示对单位或个人获得成绩的一种认可和表扬。尤其对孩子们而言,奖状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鼓励和赞赏,是他们一生荣誉的起点,岂可被商业利益所玷污?一位网友说得好,“奖状是奖励正气、树立正气的,神圣不可侵犯,广告植进奖状,是对正气的亵渎!”

  一旦有“奖状上植入广告”的奇闻被曝光,校方的解释往往是,奖状是广告商家提供的。商家要想真正捐助学校或学生,要想把广告植入得“巧妙”而隐讳,大可为孩子们提供书包、文具等用品。商家“无利不起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在植入广告时“不会想得太多”,但作为学校,绝不能在“金钱万能”面前失去了正确的捐助引导,只图节约经费,而不考虑后果。(何勇海)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