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自主招生陷入应试怪圈 渐成提前抢生源大战

2012年02月13日 15:16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掐尖”抢生源 赶考连轴转 “培训”捞钞票

  高校自主招生陷入应试怪圈

  忙碌的“二月小高考”,以前昨两天的“华约”、“北约”、“同盟”测试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的面试为高潮,让旨在解决高考“独木桥”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再度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始于2003年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十年一挥间,似乎忽然由原来的赞扬声居多,变成现在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抢生源有没有错?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然而,有专家表示,我国的高校自招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正面临着艰难抉择。

  这几天连轴转的测试、面试,招致最多的非议便是“小高考”牵扯了考生、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连一些高中正常的教学节奏都被打乱了。本应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培养需求和个性化办学目标遴选学生,现在已经渐变成提前的抢生源大战。

  对于这样的质疑,已经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心中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不抢,他要抢”,关键是要让生源争夺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运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源的选拔一定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想紧密结合。比如,在前两天的复旦大学“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时,考官们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就是“兴趣”,即对专业选择、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可持续能力,这就避免了以往自主招生时容易发生的不科学做法,即只顾“掐尖”,把所谓考分高的学生先拉到篮里,不管他是否真正具备发展潜质。

  “培训”要不要参加?

  大学自行笔试加上面试,或者直接由中学推荐再经大学面试,这基本上成为现在自主招生录取学生的两个最重要方式。因此,相关的自主招生“培训班”也在社会上应运而生,“自主招生命题专家”、“阅卷博士”、“通过率80%至85%”等噱头宣传极具煽动性。

  那么,这样的“培训”真的能助考生顺利迈进名校吗?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以这次该校的“千分考”为例说,成绩特别出色的考生并不在上海,都是出在苏浙两省,而且是在较偏远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培训班。陆昉说,经过所谓培训的学生,在专家面试后录取的可能性只会降低不会提高,因为这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思维定势,是很容易被专家识别出来的,因此,参加这种“培训班”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退回高考可不可行?

  针对自主招生衍生出的一些负面现象,最近有舆论提出,与其让考生陷入一个个自招的应试怪圈,不如退回到单一的高考轨道上。对此,大多数自主招生高校都持否定态度。陆昉说:“大学应该有它的人才培养理念,有它的选拔方式。大学搞自主招生,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人才选拔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也避免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情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有考生用“海选”来形容现在的自主招生,难度都快赶上“超女”和“快男”了。其实,“海选”模式没有错,错在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笔试,学生最终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像国外学生那样,可以拿到多张通知书,“这其实也是误导了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评价,增加了公众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焦虑,甚至会影响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记者王蔚)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