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新疆乌鲁木齐县3000孩子不挤“黑班车”就没车坐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3日 17:45 来源:天山网 参与互动(0)
8岁的安娜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出门往学校赶了
8岁的安娜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出门往学校赶了

  天还未亮,便有30多名孩子背着书包,站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环山路边来回张望。远处,一辆白色大巴车由西向东缓缓驶来,车停了,孩子们兴奋地簇拥着准备上车。门开了,望着车里满载的“同胞”,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了,他们失望地转过头,目送着大巴车离去。任往来非法营运小面包如何“呼唤”,他们仍站在那儿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们说:“我们想坐班车。”

  这30多名孩子只是乌鲁木齐县板房沟、水西沟、托里乡3000多名走读生的一个缩影。由于县集中教学区离农户居所甚远,环山路沿线无公交车,且线路车半小时发一趟,十几年来,这里的孩子只能搭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单程车费2至6元不等,家境不是很宽裕的孩子,只能徒步上下学。

  夜幕下 8岁女孩徒步上学

  2月22日,乌鲁木齐,大雪。8时30分,天蒙蒙亮,新疆都市报记者驱车行驶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环山路上,接近板房沟乡七宫村五队时,一名矮小的身影出现在雾色中,背着书包,一边迈着“企鹅”步,一边回头张望。每当身后亮起车灯光束,“小身影”便会停下脚步,像是见到“救星”一样转过身去。当一辆辆车从其身旁疾驰而过,“小身影”一次又一次地耷拉下脑袋,踩踩地上的雪,而后继续向前走着。

  “宝贝,是去上学吗?”听到记者问,“小人”探着头走过来,个头约1.2米高,身着校服,套着棉衣,戴着小红帽,通红的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你是在等车吗?”记者又问。“小人”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坐车,走路去上学。”说完,她低下了头。

  她叫安娜,今年8岁,来自板房沟乡一户普通农家,每天早上不到8点,她就会出门步行去学校。无论风雪雨天,从不间断。“要走1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安娜说,只有早早出门才不会迟到。说罢,她耸了耸肩,继续向前走去。

  微亮的天空,皑皑的白雪,蒙蒙的雾色,安娜的身影渐行渐远,空旷的道路上,留下一排小小的脚印。

  环山路 非法营运车“紧俏”

  一路向西,沿路上时不时有孩子扎堆等车,见微型面包车停下,便争先恐后地往上挤。跟随3名小学生,记者也顺势搭乘了一辆7座面包车,从板房沟乡到乌鲁木齐县一中,一路上,虽然座位已满,但司机还是会不停地开门迎客,每人收费2至6元不等。“师傅,都这么多孩子了,已经超载了,万一出事怎么办?”听记者说,司机点了根烟笑道:“这里没有公交车,线路车又难等,我已在这拉了10多年学生了,轻车熟路,不会有问题。”

  快到板房沟乡七宫村五队路口,司机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什么?又查车?”司机灭了烟靠边停车,将超载的学生全部卸在路边说:“在这等一下,我先把他们送到学校,一会就来接你们。”当记者表明身份,司机便不再拉客,哪怕车上还留有两三个空位。“我也是村里的村民,家长大早上敲我家门,说孩子没法上学,让我帮忙送一下。明天,我就不拉学生了。”

  而在五队路口处,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水西沟中队的民警们正在对非法营运、超载车辆进行例行检查。据中队长孙刚介绍,从板房沟乡最远的中梁村到县城集中教学区约17公里,沿途各村分布“点多面广”,既无公交车代步,而线路车又有限,要想上学,孩子们就只能搭乘微型面包车,不然就得徒步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才能到学校。“还没集中教学时,孩子们都在村里就近上学。教学区一集中到县城,‘微型面包车’就出现了。”目前,整个环山路线上共有43辆微型面包车,成为孩子们10多年来的“依赖”。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