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透视中国教育差距:农村地区仅5%的学生可上大学(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09日 1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在天黑之前抵达梦想

  在中国一些人的心目中,去乡村支教被赋予的含义往往是“吃饱了没事干”。肖璇在做出参与中国教育行动的支教行动之后,接受了太多善意的劝导——这样的学历,这样的成绩,就付诸乡野、去教几个萌童稚子?

  为了解释选择的理由,肖璇跟老师、朋友和家人费尽了口舌。

  樊超群,华东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按照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必须和老家某个中小学签约就业,但樊超群认为,他的家乡不缺优秀教师,希望能去更边远的地方。为了既不违反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规定,又参与中国教育行动,樊超群费尽周折,愣是劝自己的高中母校同意签约,允许他先去支教两年,再回来“服役”十年。

  樊超群的父母也持反对意见,他们从没到过云南,觉得是“化外之地”,到处充满危险。父母的担忧,同样发生在美国项目成员身上。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Mary Kohlmann告知父母将到中国某个山村学校教书的决定后,最初得到的反馈也是“不同意”,她家里没人到过中国,对在这里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和担忧,他们甚至问她,生病了怎么办?

  事实上,有不少通过审核的人,最后都是因为无法抗拒家人的反对而放弃。这些反对,有的是因为不确定要将人生轨迹中断两年,对未来的影响会多大;还有的是因为不愿意让儿女到如此艰苦的地方去。

  但Mary说,事实上,这些提问和质疑都很有益——当你正头脑发热地觉得“那一定很好”的时候,需要有人来用这些实际问题让你清醒。

  他们不知道美国是另外一个国家

  肖璇经常穿红毛衣,戴绿围巾,梳着小丸子发型,却戴着柯南式的大眼镜。孩子们很快和她熟稔起来。早上,她带着学生晨练,看男生打球,教女生跳操。上课时,她带学生读《山海经》,“希望他们心里有个可以敬畏的东西”,下课一起跳皮筋、下棋、布置教室,把彩笔画到对方手上脸上。

  只要在教室,学生多半会把肖璇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翻她的备课教案,看她给作业写评语,拿起肖璇的笔凑到鼻子上闻一闻再放回原位;中午到了,一起勾肩搭背去吃饭,拼命往对方碗里夹菜。

  小学的孩子们经常缠着另外两位美国来的项目老师问:老师,你周末要回美国家里去玩,周一再来教我们吗?这让项目老师们有些心酸:他们甚至不知道美国是另外一个国家。

  于是,肖璇在教室挂满明信片,有北京胡同、鼓浪屿、青藏高原,还有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明信片周围,贴上了肖璇给学生拍的照片,照片中,孩子们手拿着写有自己梦想的卡片,“我想当火车司机”“我想去北极”“我想去贵州”…………

  事实上,让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是大多TFC老师最初要做的事情。2010年项目老师Emily Cole甚至动员自己世界各地的朋友给她所教的孩子们写明信片。那个学期末,Emily的学生们都学会了用英文写简单的自我介绍,在最后一节课上,他们亲手制作明信片,然后发往世界各地,明信片上画满了小学、水牛、山脉、甘蔗田……

  这些“外交明信片”成了小镇的一件大事。当第一张来自瑞士的明信片到达临沧市云县幸福镇邮局时,工作人员惊喜地宣布,这是上百年来他们收到的第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

  因为有美国项目老师,大部分项目学校都添置了英语角。大寺乡中学的英语角就设在食堂的屋顶上,墙上贴着一张大白纸,写满了单词。英语角活动时,Marry老师搬来了自己的苹果电脑,没有地方放音箱,就由Hayley老师用手举着,活动内容是观看Marry的家人在美国拍摄的美国家庭生活,父母兄弟姐妹先后亮相,连宠物狗都露面了。Marry甚至买了吉他,准备自学吉他,学会后教学生排练音乐剧,她想让大山的孩子能够用英语来唱歌,来自己编排舞蹈。

  一次有关家乡的调查

  在另外一所项目学校,鹤庆县松桂镇鹤庆二中,项目老师郝琳硕、李莹和美国人Colin,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共同探讨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发起了“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实践活动。活动设计分两个阶段:学生先以小组形式,寻找村子里的问题,并调查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症结;之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一份解决方案。

  正当项目老师们准备大干一场时,一个学生问:“老师,调查怎们做?”郝琳硕才意识到,这里的学习生活中,从来没有涉及过做调查的知识和方法。

  计划迅速做了修改。学生们不懂如何查资料,就从培训他们利用书籍和网络做起;学生不了解村子的历史,就鼓励他们去问老师、村干部和村里的老人;调查遇到了困难,就与学生们分享励志故事,增加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有意识地思考,评选会那天,15组学生依次上台,通过小品、实验、海报,诗歌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所调查出的问题涉及垃圾处理、水污染和赌博对生活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郝琳硕没想到,一次调查比赛产生了惊人的结果。原来跟老师们说话时只会低着头的学生们,演讲时居然站在千余名师生面前侃侃而谈;原来只会死记硬背,现在懂得用自己的思考来阐述和解决问题;原来只知道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活动,现在养成了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的习惯。

  八年级的一篇调查报告这样写道,“I can,我能。我看到了理想给我的无尽力量,我好像又有了崭新的生命;We can,我们能。相信自己,就能创造奇迹,即使我们只有14岁。14岁的我们无所不能,因为我们有时间,有能力,有青春,有激情,我们敢拼敢闯,失败,又怎样?”

  让郝琳硕印象最深的是,七年级的学生杨华说:“人只要有梦想,就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从现在起,我要奋发读书,寻找机会,改变家乡的现状……”

  评选会那天,松桂镇阳光灿烂。郝琳硕说,她从参赛学生们颤抖而洪亮的演讲辞中,听到了希望,更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改变,真的无法估量。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