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谈高中教育定位 称取决于对学生内在价值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09日 17: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高中:基础+选择

  ——也谈高中教育的定位与选择

  从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高中越普及,其重心越下移,基础教育的功能越放大,反之,上高中的人越少,其作为大学预科的特征越明显。

  讨论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主要不是看大学希望准备什么,而是从培养人这个角度,看学生在成人以前应该得到什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普通高中正在走进一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谢维和教授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两篇文章,明确提出了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它是我们在落实《纲要》提出的未来10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时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笔者赞同讨论高中教育定位问题,但对谢教授将高中教育定位为大学预科的观点却不敢苟同。

  高中定位的历史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自1922年正式进入学制,相当长时间内教育规模一直很小。1949年全国高中生仅31.8万人,199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30.8%,直到1995年后高中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至2002年间,平均每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增幅为1.5%;2002年至2008年间,平均每年增幅为5.2%。与高中长期不普及现状相对应的是,90年来,我国高中教育一直履行着大学预科的功能,始终作为高等教育的预备机构而存在。只是到了2000年和2003年高中新课改不断推出后,面对高中教育日益大众化的现实,国家才第一次明确提出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从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高中越普及,其重心越下移,基础教育的功能越放大。反之,上高中的人越少,其作为大学预科的特征越明显。这一发展走向和谢教授文章中所论证的似乎正好相反。

  如谢教授文章所说,高中作为学制中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学段,通常存在三种功能形态:基础教育、职业准备和大学预备教育。正是这三种功能的同时并存,使得高中不得不始终面临大众和精英、基础和分流、规范和选择、应试与素质、公平与适宜、均衡与特色等两难问题,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办学最为困难的学段。早在1911年,蔡元培就发出难以兼顾的感叹,并试图通过调整学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他把职业预备的功能放入了实业学校,把升学预备教育交给了大学预科,而给4年中学只留下“完足普通教育、造就健全国民”的基础教育功能。类似的制度设计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可以看到,如英国和一些英联邦国家至今还实行着6+4(或5)+2,即小学+中学+预科的学制。从这种制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预科教育通常安排在一个较长年限的中等教育之后,作为接轨大学的定向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学生完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跨越,本质上和高等教育有更直接的联系。历史上有不少为实现大学预备教育功能而设立预科的先例,也有将某一类中学视为大学预备教育机构的情况,但未设预科的高中教育通常不会整体地单一定性为预科教育。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