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造血式”扶贫提升发展能力

2012年03月14日 15: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其中,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我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地区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从过去的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和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任务。

  教育扶贫一直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扶贫可以直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是落实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以教育公平乃至政策性倾斜带动社会公平。

  一是要在教育规划中优先谋划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要纳入教育规划,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投入、工程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

  二是要把加快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突出“三个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向中西部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把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成结构合理、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互相融通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能力。

  四是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要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扩大高等学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制定高等学校对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方案;制定政策引导高素质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和智力优势,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五是要切实加快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使贫困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地区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从而实现贫困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较快缩小教育差距。

  六是要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体扶持力度。多措并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七是要认真加强扶贫政策体系研究与扶贫宣传教育。(作者王蕊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副主任,杨银付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