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毕业生就业回流成趋势 或成就业结构失衡突破口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0日 14: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东南沿海回到中西部地区,这种就业“回流”现象在2011-2012求职季表现得特别明显,当社会大众把目光聚焦于农民工“回流”等原因造成的“用工荒”时,我们更应该思考,能不能因势利导,让大学毕业生就业“回流”形成更大声势和规模,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曾蕾,宝鸡文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一位时尚漂亮、性格活泼的女生,毕业后到沿海城市寻梦。去年,她在家乡咸宁市创办了湖北志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立志通过旗下的咸宁生活网引导市民走向有品质的生活,让正在发展的中部城市咸宁走向时尚。她说:“我喜欢沿海城市,更喜欢自己的家乡,我要将沿海城市的潮带回来。”如今,曾蕾已经得到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越做越大。

  咸宁是湖北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属中上水平,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该市工商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工商注册户数增加了10万个,这意味着全市又多了10万个老板。这些老板中,有的是企业家,更多的是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

  纵观全国,咸宁只是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出现“回流”现象——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从东南沿海到回到中西部地区。在2011-2012求职季,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两个境遇不同的群体出现相同的就业流向,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这将给就业市场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

  1 当光荣与梦想遭遇冷峻现实——“回流”提升幸福指数

  在广州一家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工作两年多的朱明,最近萌生了回河南老家工作的念头。“虽然在广州的工资比在郑州高一些,但是两地的房价相差更悬殊,凭现有工资很难在深圳买房,而在郑州的生活成本低很多,而且离家近,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以后的发展前景也不错。”朱明的话很朴实,句句都切合现实。

  拥堵的交通、高得离谱的房价、激烈的竞争和不轻的工作压力,使得很多向往“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的毕业生逐渐望而却步,一些原本在大都市打拼的“漂”一族,也谋划着“逃离北上广”。去年,知名人力资源网站“智联招聘”对求职者地域选择的一项调查发现,北京的选择比例从13%下降到了12%,上海的选择比例从9%下降到8%,选择广州的下降幅度与上海相近,“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回家乡就业,除了现实的压力,还有情感和家庭方面的原因。“要是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工作,爸妈岂不是白养了我?”陕西女孩小高的一句玩笑话,代表了眼下独生子女群体就业时的现实考虑。小高在武汉读的本科,后到北京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前考上了西安的公务员,同时也拿到了不少江苏、上海的工作机会,但最后却选择留在家乡。“说实话,长三角地区肯定比西安宜居,发展机会更多。但是,综合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在家其实也不亏。”小高是家中的独生女,想着自己如果到江苏、上海工作了,爸妈没人照顾,她心里就有一万个不愿意。

  在这一点上,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选择很相似,那就是越来越“现实”。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关心孩子的教育。《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东中西部各级农民工收入差距在缩小,在中西部的本地就业,与到东部去就业相比,平均下来月收入相差不到500元,如果扣除交通成本,与在本地就业所获收入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当前,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各种保障尚不完善,当其他条件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工作场所离家越近,生活成本越低,生活质量越高,幸福感越强。上述蓝皮书的分析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样是适用的,与其都挤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不如回到家乡小城。在创业方面更是如此,熟悉家乡的资源、拥有较广泛的人脉,创起业来更加轻车熟路。团中央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创业属于回乡创业的类型,其中大学生村官等政策示范效应是重要因素。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