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海虹口教育局局长:社会应对另类学生更宽容

2012年03月29日 14:3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常生龙
常生龙

  像韩寒这样闯出一片天地的‘另类’学生很少见,社会对他们应更加宽容。

  前些日子和一位教师交流,谈到了他们学校有一名叫“晨晨”的小朋友,在手工制作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用俯首可得的材料——废纸,通过精巧的裁剪和匠心独运的折叠,就可以制作出很有观赏价值的实用型作品,让大家叹为观止。但这个孩子又似乎来自“外太空”,完全不能理解学校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复杂关系,以至于处处“碰壁”。他在学校里时常处于这样的状态——要么泪流满面,要么漠然面对。

  类似“晨晨”这样的孩子,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里普遍存在着。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与学校要求的规范和纪律时有冲突;他们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学科教师希望的分数和成绩格格不入。这就导致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不时产生矛盾冲突,而学生往往成为矛盾冲突的“牺牲品”。他们只能选择要么做“乖孩子”,随波逐流;要么就成为师生群体中的“另类”,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过活。

  在我所在的城市,就有这样一个从“另类”学生变成的“另类”青年——韩寒。高中时的他,不愿意随波逐流,选择了辍学,去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反观当年所作的抉择,似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教育就像种庄稼,水稻和小麦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土壤、水分等各不相同。既然不能将小麦和水稻的种子播种在同一片土壤里,让它们结出相同的穗来,同样也就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学校设定好的学习内容和课程来学习,不准越雷池一步。

  然而,学生到学校,最主要的是学会与人互动、与社会和自然互动,并从中逐渐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如果被其他师生看作是“另类”,他们自然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阻隔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在其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也就黯淡了很多。一些学生选择辍学,或许与此有关。其实,像韩寒这样最后闯出一片天地的“另类”学生非常少见,社会对他们也应更加宽容才是。

  也正因为孩子在学校“不受待见”,有人不太相信学校,宁愿自己来教育孩子。作家郑渊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儿子郑亚旗在接受了小学教育之后,便不再上学,由郑渊洁亲自对他进行教育。

  虽然现在郑亚旗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对这样的做法,我是不鼓励的。首先,家长虽然担负着养育孩子的重任,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教师的资质,对孩子进行文化课教育缺乏专业性。其次,家庭和学校不同,孩子在家自学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再其次,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家长不能给孩子进行违法示范。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面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改进和完善,让它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奠基。

  如何界定成功,决定了我们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当整个社会都将目光关注到分数、名次等一连串的数据上时,我们的眼中就不大会有学生,就不可能为具有不同发展潜质的孩子提供独特的、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人的价值是不能数据化的。韩寒、郑亚旗今天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道理。(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常生龙)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