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靠“男子中学”唤不回阳刚气

2012年04月10日 16:47 来源:生命时报 参与互动(0)

  上海市第八中学最近申请成立近年来上海首个“男子中学”。媒体报道称,这主要是为了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改变社会上的“伪娘现象”;但上海八中校长卢起升的原话却表示,成立“男子中学”的首要目的是应对“男孩危机”。且不管是哪一种,是否真的有必要将男生“圈起来”,让他们远离社会大的教育背景单独发展呢?这点很值得商榷。

  在卢校长看来,目前社会上的“男孩危机”不仅体现在缺少阳刚气上,还有由于男生生理和心理上比女孩成熟晚,导致他们的优势,如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等没有被老师更多地重视;而他们的缺点,如专注度差、缺乏计划性、耐挫力差等却逐渐被放大。

  乍一看,这的确是在提醒教育者需要“因性施教”,然而,一两所“男子中学”如何能够解决普遍的“男孩危机”?不改善整个教育体制中对优劣“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发展个性化教育,“男子中学”更多的,也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

  再说“男孩女性化”问题。“男子中学”要通过一系列课程设置,改变这一社会现象,唤回男孩的“阳刚之气”并非全无道理,但其弊端也很明显。

  什么是“阳刚之气”?光外表孔武有力不算,懂得呵护弱者、尊重和关爱女性,才是其重要体现。在这一点上,不管开设多少课程,也比不上日常学习生活中,男生在和女生交往时习得的相处之道有效。如果在青春期人为地切断这条渠道,虽然可以在学校之外予以弥补,却造成了男孩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缺失,更有可能让他们在被压抑中寻找其他发泄渠道,造成一定的人格扭曲。

  缺少“阳刚之气”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和家庭中父亲这一角色不够强大、“男人女性化”作为时尚潮流受到追捧等很多原因有关,所以不应该光指望教育来解决。与设立“男子中学”相比,在学校中增加男性教师比例;给孩子们更多的课外时间,让男孩去释放他们“天然的野性”;家长和老师都更多地放手,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等,都有利于增强男生的“阳刚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男子中学”仅仅是教育上的一种探索,而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解决“男孩危机”,中国教育体制应做出更多反思。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