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诡异学堂“地下”办学29年 学生常年自学为考试

2012年04月17日 09:0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诡异学堂“地下”办学29年学生常年自学为考试
在育英堂西院自学区域,男孩子们正在自习。
育英堂西院大门。

  诡异育英堂“地下”办学29年

  学校只有一名老师,学生常年自学只为自考敲开考研门  

  拥有29年校龄的育英堂在菏泽郓城张夏庄村已经“住”了十来年,培育出至少3名北大、复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生。该校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欢迎,也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适龄儿童不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却来这里学习。教育部门给它的定性是违法的。近几个月来,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接近这个教育机构,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前不久,记者赶赴(山东)菏泽郓城探访这个教育机构——育英堂。此前有家长透露,该机构只依靠熟人介绍生源,不和陌生人打交道,“学校处于地下状态”。根据家长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育英堂所在地郓城张夏庄村。从村口至村委600多米距离里,记者向6名村民打听,竟没有一人知道育英堂的存在。记者在几条胡同里来回穿梭,发现了横批为“诗礼传家”的对联,这才找到育英堂。门前没有挂牌子,外表看只是普通的院落,简陋的瓦房。

  育英堂的邻居宫女士介绍,这所学校10年前就在这安家,但她一直不知道叫啥名字,也不知道是教什么的。只是早上能听见孩子们念英语和文言文,夏天能看到他们在屋子后面的杨树林学习,有时还能看见他们骑车买菜。“这些孩子只顾低头走路,问啥都不回答。”

  打着考察学校的名义,记者在经过对方一番盘查后,终于进入该学校。这里共4座民居,分为较小学生学习区、较大学生学习区和居住区。小学生的地盘在东院,由“先生”也就是唯一的老师罗福胜亲自监管;十几岁的学生由二十多岁的大学生管理。男女生的自学教室及住宿场所分别占据西、北两院;剩下的南院承担了流动教室和厨房的功能。这四个院落都是老师租的。

  “别看学校不起眼,走出去的可都是厉害人。”学生兼管理员刘红梅透露,已有不少于3个师哥师姐在这里考上了北大、复旦等顶尖高校的博士生。在此影响下,育英堂存在的29年间,从最初几名学生扩大到如今的近百名学生,而且广西、青海、内蒙古及黑龙江等地均有慕名而来者。

  “潜伏”十年 村民不知情

  怕学生分心 春节不能回家

  根据年龄和学习程度分配,这里共有5个班级。其中,新进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蒙学、国学知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都是他们的必修课,此外还要学数学;学生要在读经书的同时,逐一攻读自考课程。这里的学生不学理化生,没有体音美;学生们以书本为纲,不接触电脑及手机。据了解,育英堂擅长于汉语言文学和英语言文学教学,学生们自考专业也多是这两种。

  在西院男孩子的自学区域里记者看到,12平方米大小的堂屋里挤下了8张课桌,半个篮球场大小的院落是他们的活动场所。院外,不时传来当地孩子的嬉闹声;院内,学生们对闯入的陌生人丝毫不感兴趣,只顾埋头翻书。

  为了实现经书提高修养与苦读考取文凭的目标,这里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几乎实行封闭式教学。学校15公里范围内的学生不招,防止常回家的学生带坏风气;大学生是小学生的“保姆”,可以监听学生给家长的电话;严格控制学生出校次数,擅自出校将被罚款;大部分节日甚至春节也不允许学生回家,除非家长强行带走。说起做饭,他们每个人早就锻炼成了行家里手。因为老师规定,14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在较大学生的指导下轮流做饭。

  尽管育英堂管理如此严格,学生们也有最高兴的一天,那就是育英节,每年阴历九月初九,这是建校纪念日和老师的生日,也是每年校园唯一的节日。这一天,他们能热热闹闹地祭拜孔子,还能欢欢喜喜地凑份子改善伙食。

  帮学生用最短时间 通过考试

  “这年头,手中不攥着名牌大学的高学历,那还有多大奔头?”育英堂校长兼唯一的老师罗福胜轻易不见外人,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他。他认为,普通大学毕业生很难有出路,名校毕业才有发言权,360行中只有公务员、教师才叫饭碗。

  罗福胜说,通常机制下,学生在初中及高中阶段,硬着头皮啥科目都得学,这些机械的教育规定对不少学生来说是“被选择”。而育英堂则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帮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考试。

  “我这里最普通的学生也能考上山师英语言文学的自考本科。”罗福胜轻描淡写地说。但在29年的教学中究竟培养出多少名校学生,他没有透露,他的学生管理员对此也是闪烁其词。

  学生家长郜老汉是罗福胜的座上客,对这位罗校长颇为熟悉。他说:“老罗人称罗半仙,人家一眼看过去,选入该校的学生十个有八个能考上大学。”郜老汉解释,罗福胜曾是郓城师范的老师,他按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进名校,这可能是他探索教育之道的动力所在。

  一年学费生活费 加起来一万六

  在育英堂,只有一位老师,也就是育英堂负责人罗福胜。他的主要任务是思想教育。来自青海的朱文孝认为:只要听老师的话,按老师说的做,就能出人头地。他认为老师的精英教育理念号住了社会人才需求的脉搏。

  其他的“老师”就是师哥、师姐了,有考出去的研究生,假期回校指导,也有在校学习的。育英堂推行“传、帮、带”教学,即年龄稍大学生指导稍小学生。育英堂里作业不重,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考取文凭。仅通过自学与助学,掌握应考知识后参加自考,考取本科证。有的单位招人会限制非全日制本科生,这些学生就一竿子打到底,继续考取名校研究生、博士生。

  在十四五岁学生的课桌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作品选》等大学教材赫然入目。一名20多岁的管理员指着一位埋头学习的男孩说:“瞧,他才十来岁,就基本搞定大专课程了。”照此计算,这里的学生拿到专科证可比正常渠道早四五年。育英堂负责人说,不用担心没有学籍,因为自考允许社会考生参加。学生在依次取得专科证、本科证后,就可以顺藤摸瓜考取研究生。

  记者了解到,该校2009年、2010年的学费及住宿费每年达3400元左右,2011年涨到5900元。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缴费标准都一样。家长还要每月打给孩子近千元的各项花费,一年也要一万元左右,这样一年共需投入16000元。“辛苦打工一年,不够孩子学费钱。”已经在此退学的胡福壮的父母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看到自家孩子和平时伙伴交流时,“人家说十句,他跟不上七句,我们就有些着急了。”(记者 梁斌 崔如坤)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