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南科大校长回应“被收编”说法:合法办学更利改革(2)

2012年04月27日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现有教师队伍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南方日报: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有一流的人才。目前,南科大引进师资的情况怎样?

  朱清时:南科大参照国际惯例、通过同行推荐、学术评估、专家通讯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已经先后签约聘请了65名优秀的教职人员,包括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全国教学名师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

  南科大刚刚收到一则喜讯。科学观察(Science Watch)网站近日回顾2011年的世界最热门研究,根据去年一年发表论文的引用次数,评出2011年度最热门论文排行榜。同时,根据发表热门论文的数量,评出了最热门论文科学家。南科大新签约副教授梁永晔凭借入选最热门论文排行榜的10篇论文,在全球最热门论文科学家中排名第十,位列世界华人学者之首。

  目前,南科大现有教师队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5%的教师都是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的博士,这在国际上著名大学中是常见的,但在国内是不多见的;约90%的教师曾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知名高校工作,对世界学术界的发展和前沿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和参与。

  南方日报:南科大要建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如何设置学科专业的,它们具有哪些比较优势?

  朱清时:目前,南科大首批在理学、工学和经济学三大门类筹设了5个系6个专业,并已经形成相应的教学计划。5个系分别是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微纳材料和器件系、金融数学系,其中生物系有两个专业,其他系目前暂设一个专业。

  南科大学科设置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建立以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培养机制。规划建设9个研究中心,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将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重点建设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以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为重点,在各个系和专业基础上,成立若干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支持大跨度、高集成学科的发展,争取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招生总数预计在200人以内

  南方日报:南科大获准建立,是否意味着招生必须回到高考体制?

  朱清时:教育部批准南科大建立,但是怎么招生得另外发文件、另外批。如果按照常规招生的话,就是把我们的方案发到教育部,等到高考完毕后考生自己报名,然后一批、二批,一本、二本、三本这样录取。但是我们希望采取改革的方法,坚持我们的改革,在招生方法采用与常规有些不一样的举措。但这需要经过教育部审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南科大之前由于没有正式身份,今年的自主招生尚未启动。如果要赶上今年的招生,时间非常紧张。但是,我们仍在制定100%自主招生的方案,并努力争取教育部尽快批准。

  南方日报:今年南科大招生规模会不会迅速扩大?会不会招研究生?

  朱清时:教育部将南科大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这是学校的远期目标。南科大首先要建成精品研究型大学,今年不会招很多人,目前学生还在启动校区上课,校园面积有限,容纳不了太多学生,预计招生总数在200人以内。

  此次教育部的批文没有提到南科大招收研究生的事项,所以学校还需要再申请研究生招生权,这是将来南科大发展的方向。没有研究生就不是南科大了。

  -校长支招

  “去行政化”

  关键是立法治校

  南方日报:记得朱校长就任南科大创校校长时说过,将力推“去行政化”。请问这方面南科大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朱清时:南科大的“去行政化”并不是不要行政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我们学校去行政化最主要的工作是立法,用法的形式规定学校的运行,就会减少行政干扰。

  之前,市政府出台了《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章程》,接下来,南科大将进一步开展《南方科技大学章程》的修订工作,适时启动旨在成为地方性法规的《南方科技大学条例》起草工作,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通过立法形式确保学校改革和发展方向。 (记者 孙颖)

【编辑:曹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