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海选“布衣参事” 提高政府民主决策水平

2012年05月07日 07:2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我今年46岁,却是第一次参加面试!真是想不到,我们‘草根’也有了给市长当高参的机会!”今天上午,武汉市政府首度海选“布衣参事”的面试考场上,城管队员陈勇激动得语音都略显颤抖。

  将自己的人生界定在大街上的陈勇说:“我天天工作在马路上,与基层的民众打交道,我能够将这些最基层的声音带上来!”

  陈勇是从参与竞聘的175人中脱颖而出的“草根代表”。他希望自己能够笑到最后。

  今天,一路过关斩将拼杀过来的9名武汉普通市民参加了“布衣参事”的最终面试角逐。他们要在15分钟内,就“假如我成为政府参事如何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百姓呼声”及“我心目中的武汉”进行公开演讲。

  经过36名评委的现场评分,施岚、张楚培、关升红、霍成龙、陈勇、胡全志等6人成功通过面试,进入考察阶段。武汉首届3名“布衣参事”将从他们当中产生。

  向民间借智

  去年底,武汉市长唐良智首次邀请9名热心市民组成“十件实事验收团”——验收政府所做的十件实事时,有市民代表提出,由专家组成的市政府参事室结构相对单一,虽然他们的建议专业水平、理论水平高,但有些“不接地气”,为何不邀请一些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来做参事呢?这是“布衣参事”的缘起。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布衣参事”的一个特点就是草根化,他们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甚至与弱势群体生活在一起,能够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他们是民生的“温度计”,也是群众身边的“意见箱”。百姓生活到底有哪些现实困难,市政工程如何规划才能皆大欢喜,城市管理还存在哪些短板,通过“布衣参事”等民间触角摸清这些问题,相关决策才会更有准头,减少失误和偏差。

  于是,唐良智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向民间借智、选聘“布衣参事”遂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4月15日,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宣布正式启动“布衣参事”选聘工作,从所有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中选聘3位“布衣参事”,没有身份、学历、职业等限制,当月18日至27日启动网上报名。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致电或通过QQ咨询,许多生活在外地的武汉人也纷纷报名参与。

  5月2日,经由专家、参事、媒体从业人员、市民等代表组成评审组,对175名报名人策论答卷评审后,武汉市政府参事室根据成绩高低确定了9名面试人选,他们全都是来自最基层的普通市民。

  精彩的面试

  演讲的题目在面试前由市民评委抽出,参选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只有15分钟的准备时间。但是,参选者依然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

  “政府的老年中心,应该建在老年人最想去的公园里,建在我们最美丽的江滩。”生活在武汉的异乡人关升红如此建议。

  “政府的政策,应该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实施细则。”60岁的刘志生在演讲中慷慨陈词。

  “武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理应得到充分传承。我们应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幸福、和谐、宜居、发达的大武汉。”身为公务员的施岚,如此描述“心中的武汉”。

  27岁的霍成龙,将自己界定为新市民代表。从河北石家庄来武汉求学时算起,他已经在武汉生活了7年,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他召集同学花费4年时间编纂了武汉市首部《武汉市民手册》。霍成龙说,城市发展过程中,既要倾听“老武汉”们的真知灼见,也要收集新武汉人的声音。

  “打造知音旅游线路”、“细致城市管理”、“建立参事与民众互动机制”……9名面试者纷纷就各自所熟悉的角度为武汉发展建言献策。

  他们的演讲,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今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媒体研究所所长赵振宇教授认为,从前期的策论到现在的面试,无不突显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其中不少应试者的建议已经是可考虑实施的具体方案了。

  开辟更多渠道

  “起初我以为这是作秀,很可能只是走过场。可今天亲眼见到后,我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报名。”身为评委的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国棉社区书记、主任罗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心希望当选的‘布衣参事’能走进社区,真正地发挥平民参事的作用。”

  武汉市政府海选“布衣参事”,在舆论上一下子火了。

  这一消息公布以来,一直持续吸引着网友的关注,微博、博客、论坛的转帖多达数十万条。有微博博友用一个“强”字,赞赏政府放下“身段”听取民意的做法。

  从网友中脱颖而出的应试者张楚培,在演讲中说:“海选‘布衣参事’是武汉‘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政府的这种亲民情怀,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评委席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武汉这次选聘的“布衣参事”只有3名,相对于已有的30多名“名流型”参事,人数固然有限,但它将给中国参事制度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眼里,此举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决策水平。当地政府参事室更是期望,“布衣参事”能以超脱的身份、独特的视角和“直通车”的优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究竟哪3个人会成为最终的 “布衣参事”?他们成为参事后的第一役又将如何展开?武汉市政府将怎样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欲知后事如何,请留意本报的跟踪报道。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陈汉彪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