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昆曲节在周庄开幕 让更多人“零距离”接触

2012年05月12日 2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大学生昆曲节在周庄开幕让更多人“零距离”接触
    大学生昆曲节暨昆曲名家名角名戏汇演12日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戏台拉开帷幕,柯军、孔爱萍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带来了《水浒记》、《玉簪记》、《牡丹亭》、《琵琶记》、《西厢记》等众多经典曲目。 黄莹 摄
    大学生昆曲节期间,除了戏曲表演吸人眼球外,“全景式”展示演员化妆、排练、扎头盔、穿行头等昆剧舞台演出之外的传统技艺,旧时艺人的梨园生活“零距离”走近观众和游客。 黄莹 摄

  中新网昆山5月12日电(黄莹)大学生昆曲节暨昆曲名家名角名戏汇演12日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戏台拉开帷幕,柯军、孔爱萍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带来了《水浒记》、《玉簪记》、《牡丹亭》、《琵琶记》、《西厢记》等众多经典曲目,并与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昆曲社的大学生们展开了切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驻足观赏。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正是发源于江南水乡,此番“回”到古镇上演,可谓珠联壁合,周边地区的一些老戏迷也纷纷赶来观看。中国传媒大学刘丰海教授激动地说:“同时接触了两个文化遗产,一举两得,收获颇丰”。

  据介绍,周庄很早就开始精心收藏昆曲这一瑰丽国宝,不仅建了古色古香的古戏台,还邀请江、浙昆剧院长期进行演出,把昆曲“娶”回家,并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累计演出上万场,成为传承、宣传、弘扬昆曲的一个大舞台。

  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副院长表示,受青春版《牡丹亭》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昆曲这门独特的艺术建立浓厚的兴趣,如何影响更多人了解昆曲、喜爱昆曲,推动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所以选择在旅游旺季,在驰名中外的周庄举办此次大学生昆曲节,既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昆曲造诣,也进一步发挥了周庄古戏台昆曲文化传习的作用。

  其实周庄古戏台不只有一个戏台,而是一座汇聚走马楼式观演楼、戏台和戏曲展览馆的古建筑群,是融观赏、参与、研习等体验活动于一体的昆曲会所。徜徉其间,时不时会听见被木偶昆剧模型、昆曲道具、行头等折服的啧啧称奇声。东南大学武翠娟教授表示,昆曲决不是博物馆艺术,有这么多昆曲人的执着不懈努力,有这么多戏迷的支持,昆曲的未来姹紫嫣红。

  聆听着台上名角的精彩唱腔,杨伟业也不禁哼唱起来,虽然她学唱昆曲才几个月。“最早接触昆曲是戏文,文字的美深深吸引了我, 后来在大学戏曲社举办的一次戏曲表演中,第一次听到昆曲,便被她打动了,爱上了这门艺术。现在在南大从事专业的戏曲研究,发现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越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所以懂得昆曲是非常有益的”。

  此次大学生昆曲节期间,除了戏曲表演吸人眼球外,“全景式”展示演员化妆、排练、扎头盔、穿行头等昆剧舞台演出之外的传统技艺,旧时艺人的梨园生活“零距离”走近观众和游客。荷兰来的Oranje看得目不转睛:“第一次亲眼看到昆曲表演,虽然听不懂唱词,但旋律非常美,令她更富神秘感,更想一探究竟”。(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