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师嫌活得累服毒自杀 评论称系教师减负悲怆呐喊

2012年05月29日 13:44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这是一条刺激无数人神经的新闻:4月27日,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而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5月28日《新京报》)

  活在当下,赵鹏的困境,也是无数人的困境。而对于从困境突围,赵鹏这只是一个惨烈的方式。但正因其惨烈,也更让人刺痛:这惨烈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

  被取消的500元补助,并不是赵鹏自杀的全部理由,却是将他逼入绝境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怒其不争者,会认为他这种以轻生方式逃避压力的行为,是懦弱的;而哀其不幸者,则恐怕会更多地从他的身上感受到那难以承受的生活重量。透过赵鹏的悲剧人生,我们或者可以洞悉教育的另一种生态。

  近些年,教师的口碑有所滑落,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某些教师的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无论是教师节收礼,还是无心教学忙于捞外快,都让人感觉到教师还是个油水富足的行业,也正是因为这样,每每有为教师涨工资的提议,总能够引发民众的一片嘘声。但实际的情状却是,和赵鹏一样,众多教师的工资收入,难以撑起职业的尊严,更难以承载起生活的重量。

  “月光”是赵鹏自杀的理由之一,但并不是全部。“累”、“窒息”这样的字眼,当它们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我们或者会理解成某种抱怨和牢骚,但当他们出现在轻生者的遗书中时,我们才会感受到这些字眼背后沉重的压力和真实的痛感。

  日复一日,按照固定的模式周而复始,这样“格式化”的生存方式,很容易让人激情退散、理想幻灭,并因此产生强烈的疲惫感。教师也是人,凭什么不能平等享有生活的色彩?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模式,不但让学生的生活失去色彩和空间,更是将教师逼入生活的困境。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沉重得难以承受的升学压力,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生活都会过得更加从容些。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升学率决定一切,不但决定着学生、家庭的命运,更是绑架着教师的生活和命运。在这架以考试构成的教育机器面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不能自主的工具,要么放弃一切跟着机器高速运转,要么接受被淘汰的命运。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当班主任,为什么高三班主任赵鹏会选择自杀,承担的职责越多,离这架机器越近,也就意味着被剥夺的空间和被绑架的生活越多。

  从高三班主任赵鹏以自杀演绎的命运悲剧可以看见,在当下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模式下,与之相关的任何人似乎都将成为这种压力的受害者。那些挂着吊瓶备考的学生,那些熬夜奋战的学子,那些为提升班级升学率呕心沥血的老师,那些为孩子升学操碎了心的父母……教育,本该不亦乐乎,却如何搞得如此承重,甚至成为全社会之痛。

  也许,赵鹏老师是脆弱的甚至是懦弱的,但这似乎又是一个无解的现实命题。至少对于赵鹏这种处于“金字塔”结构底端的人,很容易陷入梭罗所言的“平静的绝望”。而自杀,只是他们投向这团死水的一颗小石子。

  因此,由这起自杀悲剧,让人想起这些年教改呼声中频繁出现的字眼——减负。不但学生要减负,教师也要减负,家长也要减负。或者说,只有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才能从这种让人窒息的升学压力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的生活更加从容;减轻教师的压力,诲人才能持久不倦。(时言平)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