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后大学生回村办图书馆 遭父反对被指不着调

2012年06月04日 09:2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80后大学生回村办图书馆遭父反对被指不着调
老人和孩子一起在图书馆看书学习。

  80后大学生回村自办图书馆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可在这里免费看书“抱团取暖”

  占据村里做生意的最好位置,父母本想开个代销点挣钱,可28岁的儿子鹿海斌大学毕业后放弃济南不错的工作,在此创办了“新农村图书馆”。

  如今,在(山东)巨野龙堌镇鹿楼村,这个竣工已达8个月的图书馆每天都能吸引七八十个十里八乡的儿童和十几名老人,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他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免费看书。见此,一度反对图书馆建设的父亲逐渐成为儿子的好帮手,鹿海斌也开始思考其运行模式在其他地方复制的可行性。

  火爆>> 图书馆一天汇集七八十个孩子

  3日上午11时,巨野龙堌镇鹿楼村,一场主要由留守儿童参与的朗诵比赛在新农村图书馆举行。30多名孩子手捧图书馆里的崭新书籍,绘声绘色地朗诵着故事。对其中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来说,没有父母一起陪伴的日子,他们可以在此把心底的呼唤分享给伙伴。

  这个图书馆自去年国庆期间竣工起,已经伴随孩子们走过了8个月时间。如今,每到放学时间,七八十名附近村庄的孩子像一窝蜂一样奔向“新农村图书馆”,停放的车子总把门前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放了假,从早6点到晚上11点,就没断过人。在这里,他们可以兴致勃勃地翻看喜爱的书,直到天黑回家吃饭。

  为了“抢”到喜爱的书,家在五里地之外、正上一年级的许成豪每天都在爷爷陪伴下,坐电动三轮来借书;周边村子的大人们找不到孩子了,总是先到这里看看有没有,而在过去,他们只能扯着嗓子四处喊。

  在借书管理上,依靠家人帮忙的同时,鹿海斌“聘请”了8名热心学生担任管理员,协助他登记、验收、上架并维持秩序。为了使有限的书得到充分利用,18岁以下孩子每办一个借书证,需缴纳10元押金,借走一本书,可以阅读四天,超过时间需交钱。“此举只是督导孩子遵守规则,让图书漂流到每个孩子手中,至今没收过一分钱。”鹿海斌表示。

  初衷>> 让放学、放假的孩子有书读

  “馆长”是鹿海斌自封的头衔。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08年从济南大学毕业后在济南一家管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三四千元。父母为家中独子考虑,早就打算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代销点,因为这里是村十字街的中心位置,人气十足。孰料,儿子返乡后竟再三恳求在此建立“新农村图书馆”,而且免费借书,这让其家人怎么都想不通。

  “不去济南挣大钱,也不在家里捞小钱,竟闹腾着要建图书馆。”鹿海斌的父亲说,刚开始,他的想法和不少村民一致,都觉得此举“明显不着调”。直到图书馆建成后,原本一放学就吆喝着斗地主、进网吧的孩子们乖乖“窝”在图书馆,家长们才发现小伙的“先见之明”,父亲也为村民的支持所动,转而帮助儿子。

  返乡建图书馆是鹿海斌刚上大学埋下的愿望。看到城里的孩子每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想到村里的孩子没有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精神富有,反而偷偷到黑网吧或找老虎机挥霍光阴,小伙感到心痛,所以鹿海斌打算返乡建图书馆。“这样,至少在孩子们放假、放学时间有书看。”

  说干就干,鹿海斌在济南期间陆续购买了七八百本书,还有数百本是他动员同学、同事在济南募集的,另有数百本是家乡父老听说后,自发为其捐集的。新农村图书馆自2011年10月亮相来,图书已达1600本,涵盖童话、漫画、美术等,吸纳了周边20多个村庄的230多名孩子办理了借书证。俨然,除家庭、学校外,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第三个“家”。

  模式>>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抱团取暖”

  3日下午,鹿海斌再次来到留守儿童玉凤(化名)家,送来了美术方面的书。玉凤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三个孩子,身体残疾的她仅读过一年级。鹿海斌说,凡是有美术方面的书,他都先借给玉凤,助她施展特长。

  关注留守儿童与老人是新农村图书馆的宗旨。图书馆建立之初,鹿海斌就设想,召集附近村子有文化、有空余时间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们一起,在图书馆读书、学习,用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如今,他的“抱团”战术已小有成就。

  年过六旬的郭合林来自七里之外的小亥子村,是名退休教师,擅长书法。一有空,他就骑着电动车来到图书馆,摆下笔墨纸砚,挥毫泼墨教孩子们写字。同村年近六旬的鹿心岭也是图书馆的常客,他曾在镇中学教音乐,一有空就来图书馆和孩子们一起看看书、唱唱歌。鹿海斌正筹划聘请两人分别任美术和音乐顾问。

  “图书馆致力建成老人和留守儿童互相搀扶,互相打气的大家庭,让有能力、热心肠的老人引导放了学没事干的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给缺少孩子陪伴的老年人带来欢乐。”鹿海斌如此理解图书馆的宗旨。

  设想 把图书馆模式 复制到其他村

  鹿海斌计划把96平方米的图书馆里放满书,可如今,48平方米已利用区域矗立的七个书架上,仍有三个没有一本书。“孩子们急缺的是童话、漫画等,目前蒲公英公益组织正帮忙在微博、QQ群上组织募书。”

  当前,为了维持图书馆的运营费用,鹿海斌在图书馆未利用的48平方米的地方经营着一些日常用品,同时提供火车票网上订购、计算机维护、光盘刻录等有偿服务。鹿海斌说,随着图书馆规模扩大,他会取消日杂用品经销,做些不影响孩子、老人们读书的有偿服务,来维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图书馆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鹿海斌说,在农村不乏有爱心、有威望、有时间的热心村民,利用自己挣一点、村里捐一点、社会赠一点的方式,可以为留守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互相搀扶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食粮。(记者 梁斌)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