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高考人数下降让部分高校遭遇“生源危机”

2012年06月21日 22: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季即将到来,但对山东一家培养商贸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却是又要到了“打仗”的季节。

  这所学校的招生负责人说:“招生就像‘打仗’,全校教职工齐上阵,什么招数都使上了,但年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按照他的估计,学校今年能完成80%的招生任务就算“胜利”。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学生队伍,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高校不必担心招不到学生。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高校尽管派出招生队伍四处奔波,但依然招不到足够多的学生。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中国参加高考的中学生人数达到历史顶峰的1050万人,此后逐年下降,一直到今年的915万,4年间下降了12.9%。

  对那些拿不到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的民办高校来说,生源减少就意味着学费收入的减少,这将使他们面对学校的生存问题。正因为如此,生源数量下降才被称为“生源危机”。

  “问题是,生源下降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大趋势,现在距离‘探底’还很远。”山东一家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担忧地说。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部分高校破产倒闭可能很快成为现实。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高校“破产”其实已经来临,不少实行非学历教育的自考助学教育机构已经出现倒闭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并未进入“破产”程序,但实际上已经被其他学校接管,名存实亡。

  教育界人士表示,持续减少的高考人数虽然一方面可能使中国的部分高校遭遇危机,但这也是一次“倒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良机。

  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说,前几年大学持续的扩招浪潮中,有些高校走的主要是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路线。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拼规模、拼校园上,而很少有办学质量的比较。随着生源危机的出现,办学能力逐渐成为考生择校的主要因素。部分学校对此缺乏重视,这才在生源危机面前无力招架。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界进步的根本法则,高等教育发展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刘志业说,“像过去那种,不论学校办学质量怎么样都能招满学生的时代,学校是不可能花心思去提高教学质量的。而在生源危机时代,学校不在教学质量上花心思,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仅仅是高职高专,本科学校也不能以为暂时“安全”而放松警惕,同样应当对生源危机做好准备。据教育界人士预测,到2013年,以生源充足著称的山东省生源将下降到50万人以下,届时本科院校也将不得不直面生源危机。

  教育专家认为,“危”不可能自动转化为“机”,除了高校要着力培养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实现差异化竞争之外,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大量工作。

  “最重要的是给予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空间”,熊丙奇说,不少学校其实也有提升办学水平的愿望,但招生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导致这些学校有改的愿望,却没有改的条件。

  熊丙奇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课程的自主权,“如果学校想改变而政府不给其改变的空间,这些学校的没落,就该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记者 娄辰)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