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研经费“花不完”的隐忧

2012年08月03日 17:0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山东省审计厅近日公布了对4所高校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从重点抽审的400多个课题项目来看,不少项目资金使用率明显偏低,已结题的课题有三成资金“没花完”,有的项目仅提取了少量管理费,其余全部处于闲置状态。

  一方面是各个科研机构为申请项目和经费“争破头”,另一方面却是课题资金大量闲置。这不禁让人心生疑虑,科研经费总量到底是少还是多?这样的经费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是否通过严格审核?

  科研经费闲置与现行项目管理制度不无关系。由于审批机关众多,相互又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为了多争取项目经费,往往会多方申报,导致重复立项。一些项目预算不严格,结题审查草草了事,该做的调研不深入,实验能取消就取消,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算过关,科研经费当然也就花不出去。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科研人员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经费花完,而是想留作“私房钱”“零花钱”。一些高校对结题项目经费的报销政策相对宽松,可按比例提取“劳务费用”,或可转为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基金继续使用。许多和科研项目无关的经费只要稍加“变通”就可入“囊中”。

  对科研经费的闲置浪费现象,相关部门早有警觉。教育部去年底曾就此明确提出,“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结存结余”。然而类似情况仍在各地屡见不鲜。

  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善,不仅会降低科研水平,还会助长浮躁的学术风气,甚至滋生腐败。加强科研经费监管,除了在申报环节更好把关,还应考虑把科研成果与结余经费的处理结合起来,增加“上缴”乃至处罚措施,督促科研经费真正用在项目上,多出科研成果。(新华社记者 袁军宝)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