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关停 校长到处奔走求援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09日 11:07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关停校长到处奔走求援
贴在校门口的解除合同通知书,似乎宣告了这所学校的关停命运
墙壁上琳琅满目的牌匾,表明了这所学校的“明星身份”

  想到7年的努力即将化为乌有,同心实验学校校长孙恒满面愁容;大限已至,他到处奔走求援,力图做最后的挽救——

  “生死线”上的挣扎

  8月3日,学校恢复了供水,孙恒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之情,他经常一个人默默对着墙发呆。尽管一切看起来跟往常一样,孩子们的打球声、呐喊声、笑声充满暑假的校园,但是,孙恒心里明白,自己苦心经营7年的打工子弟学校——同心实验学校可能将不复存在。

  7月23日,他接到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村委会下发的《解除合同通知书》,令他在10天之内腾空校室。8月2日,是搬离的最后期限。当天上午,一台挖掘机突然来到学校门口以维修下水道为由挖掘深沟,导致学校断水。尽管一天之后水管就被重新接上,但这一天却是孙恒“7年来最难熬的一天”。任何对学校不利的举动,都让孙恒胆战心惊。

  “如果学校被关停,孩子们将被分流至其他学校,或者回到老家,成为留守儿童。”想到这么多年的努力即将化为乌有,孙恒很不甘心。今天是8月2日大限日过后的第6天,他仍未搬离学校,并尽力维持着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到处呼号请求各方支援。为了让学校保留下来,他做着最后的挽救。

  无奈的“对抗”

  在接到村委会的通知书之前,6月19日,学校就接到了朝阳区金盏乡教育卫生科的关停告知书。关停的原因是:“在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也“未按相关规定程序取得办学资质”。同时接到该告知书的还有皮利新利学校、马各庄实验学校和京华希望马各庄新公民学校等三所打工子弟学校。

  近日,记者来到该学校,发现尽管刚刚经历一场“断水风波”,校园内却依然热闹。孙恒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是暑期,但学校还是经常组织夏令营、兴趣班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一进校门,爬满爬山虎的墙壁上悬挂的十几块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证明着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明星身份”——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定点支教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志愿服务基地……在一所教室门口,记者还看到了“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捐建教学设备”的字样,而这间教室的斜对面就是央视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鞠萍资助的“爱心医务室”。

  “我们学校2005年8月建立,目前在校生658名,在职教师32名。7年来,我们一直以‘上好学,做好人’为宗旨,以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的学生为目标,为金盏乡皮村及周边村落地区6300余名打工子弟提供了教育服务。”介绍起自己创办的学校,孙恒显得非常自豪,脸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然而,得意的笑容却转瞬间就变成了一脸愁容。他拿出乡里给学校发的关停告知书,自己又仔细看了一遍。“2007年9月至今,朝阳区教委每学期都会给我们下发《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安全检查自查表/记录表》,从房屋安全、食堂卫生、校车、寄宿制管理、消防、传染病防控、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供暖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等9方面进行安全监察。”孙恒说,学校每年都会配合朝阳区、金盏乡的联合检查,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

  “关于学校的办学资质,我们早已提交申请,至今没有批复。”孙恒显得很无奈,“可是教委都默认我们办学7年了啊。”显然,他不愿意让自己苦心经营的学校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关停,但是,在现实面前,他更多的只是一个人陷入沉思。

  “太阳照常升起”

  虽然接到关停告知书,但是迷茫无助的孙恒并没有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为了让数百家长们放心,同心实验学校仍旧像往常一样在暑期开课。仍旧有大批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学校带孩子们开展夏令营等活动。

  家里有三个孩子在同心实验学校读书的湖南籍农民工唐芳雄告诉记者,她知道这个学校可能被关停,但她还是在暑期把孩子送到学校参加兴趣班。“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么好的学校会被关掉。”显然,她仍然对学校存在下去抱有一线希望。而她即将读三年级的女儿李湘雨面对记者关于学校关停的提问时,显得一脸茫然,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离开这个每天上学的地方。看着孩子们,唐芳雄坦承,如果学校真被关停了,她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边招募志愿者的信息,觉得挺有意义的,就过来试试。”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辽宁女孩韩特选择来到陌生的城市北京做志愿者。虽然跟她接触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她却总是面带微笑。她笑着说那是因为跟孩子们在一起久了,简单、开心了许多。“我本来以为,我会跟孩子们相处不来。结果发现他们好乖,好听话啊。”

  孙恒告诉记者,像韩特这样的志愿者,今年暑假陆陆续续来了有十几个人。学校把他们安排在一个简易的宿舍楼里,但是这些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却一点都不在乎住宿条件。“我们大学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一位大学生志愿者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