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教师热议石家庄教育扶贫 认为改革回归平民视角(2)

2012年08月10日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教育扶贫工程:56所高标准学校“升级”山区教育

  座谈中,尽管石家庄市教育局官员一再强调,希望老师们“说真话”,“说心里话”,“讲最想说的话”,参加座谈的山区教师还是把祝福和祝愿,留给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

  始于2011年初的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计划在山区6县城区高标准新建6所寄宿制初中,在45个中心乡镇改扩建50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山区孩子免费就读。对于不能升入高中的孩子,由职教中心提供免费教育培训。工程的发起者,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对媒体表示,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山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逐步引导山区人走出大山,到城镇安家置业,走上彻底脱贫致富的路子。

  与一些地区盲目“撤点并校”不同,该市将工程写入“十二五”规划,出台了实施方案,同时保留了部分教学点,并通过56所现代化学校发挥“基站”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山区义务教育水平。这种“诱导式”教育资源整合,受到山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赞皇县王余儒老师说,他所在的学区有3所项目学校,1400个学生大半到新学校上学。新学校有了音乐和舞蹈专业老师,来了很多英语专业的特岗教师。今年六一儿童节,院头联办小学终于在县里举办的联欢会上表演了两个节目。在全县统考中,这所小学也取得第一名。

  王余儒认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山区的孩子走出山,开始接受优质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城市孩子差,有了去拼搏、去竞争的意识,这样山区孩子们才能成材,“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

  许爱廷老师说,以前在深山区,年轻教师不愿意来,上岁数的教师业务水平低,十分不利于山区孩子的发展。“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后,他所在的学区改扩建了3所学校,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的年轻老师,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如此,学生在新学校免费住宿,吃饭国家还有补贴,学生家长都非常满意。他也动员所在教学点的孩子们到新学校上学,家长们表示赞同,下学期教学点将改建成幼儿班,他也将从此“减负”。

  平山县的齐吉平老师和行唐县的黄海燕老师,也在期待工程惠及自己的教学点。黄海燕说,希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能够加大力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齐吉平对搬到北冶乡学校的孩子们表示欣慰。学校有公寓式宿舍,每个教室都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现代化教学。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们的变化,“学生接触的老师多了,学习条件也有了巨大变化。原来的时候,他们只接触我一个老师,到了新学校后可以接触更多的老师,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

  赞皇县石嘴头希望小学校长李彦广是这项工程的亲历者。去年3月9日,市委书记孙瑞彬到山区调研时,看望了他和孩子们,很快将这所学校确定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首批试点学校。当年10月,投资97万元新建的三层宿舍楼完工,附近8个行政村的孩子受益。

  李彦广说,原来教学点里,三五个学生围着一个老师,教学设备除了粉笔黑板什么都没有。现在,学校有多媒体室、图书室、食堂、宿舍,在当地是条件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可以安心去城里学技术打工挣钱,也加快了农村的脱贫致富。学生的伙食标准是一天4元钱,吃饱没问题,一般家庭经济压力不大,特困生享受补助的钱足够吃饱。

  元氏县苏村中心小学教师王永占在山区从教37年,从挣工分的民办教师到国家正式教师,从每天挣两三毛钱到现在工资2000多元,见证了山区教育的变迁。去年,他所在的学校从平房变成教学楼,今年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食堂和1700平方米的宿舍楼即将投入使用。他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学生老师得实惠,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确实感觉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重要的是精神世界

  井陉县辰兴中学教师于俊霞是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普通话测试员,从2010年4月至今,参加联合国儿基会落户井陉的中国爱生学校建设标准试验课题研究,也是这个项目专家组中唯一的普通教师。

  于俊霞认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真正推动了教育均衡,促进了教育公平,是惠民利民的一项“实”工程。与其他教师不同,她留意到了教育扶贫对精神层面的扶持,而这些比硬件设施的投入更重要。于俊霞说,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用十八年的时间和你一起喝咖啡》。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就是18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距离。不是他们不如城里的孩子,而是不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

  座谈会上,于俊霞给大家提了三个问题:扶贫为了什么?教育为了什么?学校是谁的学校?她认为,教育改革要回到儿童视角,让学生自己成为主人,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公平也好,均衡教育也好,都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的现代公民。

  这是一条比下山还要漫长的路,更是一场涉及几十万人思维观念、生活习惯的博弈。据介绍,测鱼镇益海学校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但是学校建设非常漂亮,厨房里消毒柜等一应俱全。在迁入新学校前,学校校长和老师做了很多工作,让不放心孩子的家长随时到学校参观。对于年纪小的住宿生,学校安排生活老师一同住在宿舍,用洗衣机给他们洗衣服,遇到年级小还尿床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晒被子。为了学生安全,老师们还专门组成了“护路队”,护送孩子们周末回家。

  灵寿县陈庄镇北庄完小校长付青山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全民拍手称赞的好事。他所在的学校是灵寿县山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3500多平米的教学实验办公楼今年九月就投入使用。据介绍,孩子们刚入学时候,老师既要教学又要照顾他们的生活,非常辛苦。尤其是1-2年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都需要老师们帮助。为了让山区孩子得到良好教育,学校加强了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还进行了明礼仪教育。

  灵寿县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樊春平认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对山区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项惠民工程。该职教中心针对工程的实施,将关注点放在进城读书的学生父母身上。为山区孩子父母培训职业技术,开展了美容美发、养殖、中草药种植等多项培训。培训中,农民不仅不缴纳一分钱学费,而且每年还可以得到1500元的助学金,这让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解决了后顾之忧。

  行唐县北城寨明德小学校长李建国用“天翻地覆”形容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据介绍,学校原有6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只有一名老师。这些老师非常敬业,但教育思想、理念滞后,能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非常狭窄。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也非常差,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些学生到了学校后,甚至脸都不洗,衣服也很脏。工程实施后,学校分配了8名新老师,建立了音乐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都得到了充实,教室里还配备了投影。校园文化也有了改变,家长、社会都非常支持。

  平山县营里小学教师李楠楠是河北省第一批特岗教师,2009年刚到山区教书时,也有过低落、压抑的感觉。现在她选择留在山区,包括她在内的平山县首批特岗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全部入编,共148人。

  李楠楠印象最深的是,她来到学校后,其他老师兴奋地说,“学校里终于来了一个懂英语的老师。”经过了解才知道,学校里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李楠楠在教学中发现,山区孩子知识面狭窄,缺乏理想。有个六年级的学生曾告诉她,小学毕业后就不上初中了,要去市里餐厅当服务员。在他看来,在餐厅端菜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李楠楠说,我并不歧视餐厅服务员,而是觉得山区孩子应该有人生规划。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她不断为孩子们灌输一些追求更高人生理想的思想。慢慢的,孩子们的思想也有所转变。

  李楠楠不能忘记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那是孩子们第一个“像模像样”的节日。“我刚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发现没有举办过儿童节演出,学生们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我们新来的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演得很死板,但已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第二年,由于没有专业老师,课业也比较重,所以汇演演出很失败。今年学校有了音乐、舞蹈专业老师,我们提前一个月准备,国家教育部直属机关有8人到学校体验生活,也帮助我们组织演出活动。这次演出有18个节目,观众很多,演出非常成功。”

  元氏七中老师贾军辉和他的同事、历史老师曹小敏,喜欢用赞美鼓励来自山区的孩子们。曹小敏说,教育扶贫工程把山里的孩子带出了山旮旯,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们过上跟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这项工程还解放了“生产力”,孩子们走出大山后,山区家长有了时间出去打工,也可以自己创业。

  贾军辉是初二3班班主任,感觉到山区孩子内向腼腆,平时同学之间很少交往,上课的时候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为了改变山区孩子的自卑心理,他经常为孩子们讲励志故事,比如《两个水罐》的故事。

  故事说:从前有个农民用两个水罐打水,有个水罐有裂缝,每次回来后都剩下半罐水,这使有裂缝的水罐感到痛苦和自卑。它对主人说:“我为自己每次只能运半罐水而感动惭愧。”农夫却说:“难道你没有看见路旁那些盛开的鲜花吗?这些花只生长在你那一边。因为我早就知道了你的裂缝,就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回来的时候,是你浇灌了它们。”(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