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振宁回顾长才经历 嘱咐青年抓住大时代所给机遇

2012年08月15日 09:2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杨振宁回顾长才经历嘱咐青年抓住大时代所给机遇
杨振宁给营员们作报。

  青少年们,莫负好年华

  1929年父亲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做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我们一家三口搬到清华园。那时没有清华附中,小学毕业都要到城里念中学,城里跟清华距离非常远,校车每天有几趟穿过农田进城,所以同学们到城里念书都住校,我也这样进了崇德中学(现北京市第31中学)。崇德中学是英国圣公会办的。

  有一件事情,我现在知道父亲做了很正确的决定。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我数学的本领很好,可是他的想法是“这个孩子数学本领很好用不着着急,可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道的恐怕不够多”,所以特别需要补充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初中的两个暑假,父亲找了清华大学历史系高材生丁则良,丁先生在文史方面有很高造诣,父亲请他每天早晨给我补习《孟子》。两个暑假我把《孟子》从头到尾背熟了。因为丁先生历史知识非常丰富,他给我讲到中国历史上种种事件,使我对中国古时候的历史发生了很大兴趣。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父亲当时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

  反观现在,不仅在中国,我们不停地在报纸上看见某某人的孩子12岁就进大学了。十几年前我在新加坡碰到了一位马来西亚华裔父亲带着一个12岁的孩子,他说孩子非常聪明,马上就可以考大学了。我考了考这个孩子,果然觉得他很聪明。可是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我告诉他我父亲让我学《孟子》的故事,我说“你这个孩子已经学得很快,你何必要着急呢。而你要特别训练他,现在就把他送到大学去,对他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我劝他不要把孩子送到大学去。他没有听我的话,把小孩送到了当时的马来西亚大学。最近我到新加坡打听了一下,当时很有名的孩子,现在已经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在崇德念了四年,从初一到高一。崇德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我常常进去浏览,我劝今天的年轻人也常常做这件事。中国教育体制下,整个教育哲学是希望孩子们“专”,“专”有它的好处,可也有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使每个小孩不敢把知识面扩充开。那时候崇德中学的图书馆只有一间小屋子,可是这间小屋子对我有很好的作用。这里有一个月刊杂志叫《中学生》,我从《中学生》里学到了很多。我在初一时看杂志上的一个数字游戏,就了解了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排列”、“组合”。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看到另一本书叫《亚洲腹地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人,他20世纪初到了中国新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他差点丧失了生命,看了他的书,我也特别想哪一天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个英国天文物理学家写的书《神秘的宇宙》的译文。这本书对我有相当大的影响,书中描述的是20世纪头30年物理学的大革命,即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这些革命的精神介绍了一下,我看后感觉震撼而激动,觉得这是值得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1937年抗战开始,我们全家离开北平,回到合肥,1938年到了昆明刚刚成立的西南联大。刚去时没有房子,在城西北郊外盖一些茅草房,一个茅草房里放20个双层床,可以住40个同学。就在这样非常简陋的宿舍里我过了6年的生活。当时非常简单,饭堂没有板凳和椅子,大家都站着吃,饭是粗米,里面常有糠皮、小石子。

  在西南联大研究院的两年,我最熟的两个朋友是黄昆和张守廉,我们三人在物理系是同班研究生,后来都出国得了博士学位。黄昆1951年回国。1950年代半导体是一个新兴的物理学研究方向,黄昆在20世纪50年代把半导体物理学引进中国。他在2000年得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主席亲自给他颁奖。

  我们三个人当时在西南联大有一阵子是同屋,非常熟,而且我们都是在物理学、量子学方面研究,我们经常辩论,这些辩论对我们以后对学术的了解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后来在一篇文章上这样描述我们的生活,“学校里没有饮用水,所以同学们常常晚饭后去校外的一个茶馆喝茶,两个铜板,大家坐上两三个小时高谈阔论。喝茶的时候加一盘花生米已经是非常享受了,可是我们没有更多的苦楚,我们不觉得颓丧,因为我们有获得知识的满足和快乐。这种十分简单的生活却影响着我们对物理的认识,形成了我们对物理工作的热爱,从而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历程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的六年对我一生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那时日本军队占领了全国最重要的城市,要灭亡中国。同学们有深深的忧患意识,这个忧患意识现在回想起来对我们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这个时期我们能坐下来读书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十分努力,后来有大成就的人很多。我认为是忧患意识促成了抗战时期全国艰苦奋斗的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我们这一辈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歌词。今天每当听到这个歌词唱出来,我还是有触及灵魂的感受。

  也是这种忧患意识,使得我们这一辈中国大学生发奋努力。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了历史,今天和明天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今天的时代是什么样呢?

  是充满活力、全国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今天中华民族的实力在高速成长,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达到每年5%,就是非常骄人的事情。而中国这些年发展速度高于每年10%,这么多的人口这么高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同学们,成长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里,在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请不要忘记要抓住大时代所给你们每一个人的机遇。(杨振宁 本文是作者8月5日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所作报告,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