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盘点当代大学生入学账:没进学校已花两万多(3)

2012年08月20日 16:27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四个年代“装备账”

  1980年代:约100元

  1990年代:200-300元

  2000年代:500元-1000元

  2010年代:一般上万元

  透视

  当代新生两幕对比

  学弟,读书不是比哪个花钱多

  爹想送个高配本本

  儿子只选二手货

  “爸,您真的别买新的,我们到三楼去看看买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就行了。”

  “买!要买就买台好的。”

  “买新的,掉了太可惜了。”……这是记者昨日来到磨子桥电脑城目睹的一幕争执。父亲黄先生称,他们夫妻都在成都打工,儿子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我想到他学习中要涉及制图,需要一台配置高的电脑。”最终,儿子赢了,黄先生为孩子的懂事而十分高兴。

  妈买不起高档眼镜

  儿子居然气跑了

  然而,在建设路一家眼镜专卖店门口记者却见到另一幕:

  一位妇女追赶着一名少年,口里喊着儿子的名字。

  “去年年底,他才配了一副眼镜,马上要到大学读书了,他说要重新配一副眼镜,我也同意了。谁知,他坚持要配1000多元的眼镜,我一月工资收入才不到3000元,就建议配400多元的,一气之下他就冲出店跑了。”这位妈妈说。

  记者亲眼目睹的这两幕,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不少大学生的确存在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生活比较节俭,吃苦能力比较强。”昨日,成都理工大学的小唐说,这与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有很大的联系。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和顺从,造成了学生不正常的消费心理。”成都一所高校的马老师称,家长应该对孩子做正常消费观引导,如果一味顺从和溺爱,不但会影响到孩子自力更生和吃苦能力,还会让孩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学习,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读书不是比哪个花钱多,而应比哪个学习成绩好。”一名网友的观点受到众人的赞同。(杨富)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