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源荒”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2012年08月21日 16:3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据8月20日湖北媒体报道,今年高考招生,高职高专批次征集万余个志愿,但湖北省招办公布的数据显示,省内高校九成以上踩线投档。尽管该省将对高职高专进行最后一次补录,但部分高校“吃不饱”的局面仍将难以改变。对此,有专家指出,或许用不了几年,高校“合并”或倒闭现象就会发生。

  近年来,“生源荒”在一些高校招生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去年,山东省专科录取线降到了180分,但仍有超过4万个招生计划落空。一旦生源枯竭,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远的不说,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就有数十家大学因招不到学生而倒闭。

  面对“生源荒”,各高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互挖墙脚,分数线一降再降,招生几乎不加取舍;有的加强与生源地的学校和老师联系,通过给回扣的方式“买”学生;有的给出各种言过其实的承诺,将学生“骗”进学校。有报道说,山西某师范学院为确保新生“报到率”,要求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提前交学费,并称“不提前交费就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这些举措或许可以暂时缓解“生源荒”的窘境,但最终会将高校发展拖入恶性循环之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到了向普及化发展的转折点。部分高校“生源荒”甚至有倒闭之虞,正好给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位与发展求变的机遇,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更加注重特色与社会需求。当前,国内一些高校之所以被学子抛弃,一个重要原因是办学模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特色不鲜明、个性化差异小。“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办一流大学”等关键词,被不少高校简单组合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因此,高校有必要对自身历史、发展特色、服务面向、办学规模等进行分析梳理,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定位,适应社会对教育分工的需求,避免盲目攀高或趋同办学。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校时间不长,在校生不到8000人,只有7个学院。以规模而论,这所大学在美国同类院校中居于末流,但该校计算机技术学科、艺术学科在全美数一数二,知名度非常高,谁能否认它一流大学的地位?这可以给我们的高校改革发展以有益的启示。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高校的“生源荒”问题,关键在于学校“苦练内功”,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教育、增强吸引力,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在招生中出各种奇招、怪招。(徐娟)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