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生行囊各不同 有人背苹果有人带“苹果”三件套 (2)

2012年09月01日 08:5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有人花几千 有人花几百

  记者从山大招办了解到,山大本部每年入校本科新生在7000人左右,一般城市学生有4000人,农村学生3000人。

  行囊件数不同,而购置行囊的花费,在城乡学生之间也有天壤之别。

  “全身上下最贵重的就是兜里的学费。”姜富胜说,他基本没有购置什么新物品,手机也是用的姐姐淘汰下来的老款诺基亚。因为没带被褥和洗具,需要购置,大概花个几百元就能解决。

  而城市学生的行囊更“讲究”一些。陕西新生小田,光是被褥就占了两个箱子一个包,还有他心爱的吉他和二胡。广东新生小黎除了购置一部苹果手机花费4000余元外,从事健康管理的母亲陈女士还给儿子准备了部分保健品。这些家庭的大学行囊花费都在几千元。

  除了衣帽、证件外,记者发现农村学生更喜欢带一些土特产来与新同学和新朋友分享。

  “农村学生更淳朴,城市学生更有个性,有的甚至有些奢侈。”山大土建学院团委书记李凯认为,城乡学生之间不同的行囊“面孔”,展现的远远超过了城乡经济本身的差别。

  30年前也就 随身带两件

  看着儿子摆在地上的7件入学行囊,1985年考上大学的家长田霄鸿感慨万千。

  “那时候上大学,大都自己坐车去学校,顶多一个家长陪着,行李也就随身带两件。”田霄鸿回忆说,他当时把被子托运了,就随身带了几件衣服和证件,两个包。

  当时考入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霄鸿从甘肃老家坐火车到陕西,200公里路走了9个小时。8月31日他和妻子陪儿子从西安坐飞机到济南,才花了1个小时。“时代发展了,交通更方便了,但家长对孩子的紧张程度和心理压力却更大了,不陪都不放心。”

  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并担任副院长,既是家长又是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田霄鸿感触更深。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也都要迎新,每年都在做入学教育。我会给家长们讲,要放手,让学生多锻炼,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独生子女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想要真正断奶,大学阶段是个好时机,但现在看来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

  农村娃上重点 今年比例增加

  初步统计,2012年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今年,国家首次在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了定向招生计划。72所中央部属高校在21个省区的贫困地区录取了学生约3000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的151所省属一本高校录取学生近7000人。初步统计,在这约1万人的新生中,超过70%的学生是农村生源。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2年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一本录取率与中西部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已由2011年相差1.4个百分点减少至相差0.7个百分点。

【编辑:李季】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