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开学考证热潮又来袭 除了“练技”别忘“修身”

2012年09月10日 12: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9月10日电(孙莹)9月初,新一轮的“考证热潮”又波及到了刚刚开学的南京各大高校。10日,记者来到南京师范大学,采访了重返校园参加该校110周年校庆的“不考证”校友,他们的经历和专家的建议都说明了,大学生活,“练技”与“修身”都很重要。

  9月份南京各个大学校园的宣传栏里贴着各种培训广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二级、注册会计师、驾驶证、软件工程师;校园中也能听到很多类似的对话:“你准备先考什么?”,“先考GRE再考托福吧,这样复习更轻松些”。2012年新一轮的“考证热潮”又来袭了。

  走进正在举办校庆的南师大大门,2010年毕业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张莉指着东北方向的大楼说:“大学时我在那个实验室度过了很多个夜晚,很忙但很充实,工作后我常回来走走,看看导师,这能让我在现实中忙碌的心安静下来,然后积蓄能量继续前行。”张莉现在是南京市浦口河西中学的初三化学老师,她的大学生活从来没有忙碌“考证”的身影。

  “刚上大学时我就很明确自己要当一名无愧自己、无愧学生的好老师。目标明确了,就不会盲目考证,我的职业生涯不需要那些我不需要的证书去证明什么。反而是证书之外的东西,对我人生产生了莫大影响”,张莉说:“导师‘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触很深,我现在当了老师,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种‘薪火相传’的做事精神会改变人的一生,但却是一本证书记录不下的。”

  今年56岁的魏恒平先生,是南师大1981年的毕业生,在他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考证”更是件稀罕事。“我是属于刚刚恢复高考就进入大学校园的那批人,那个时候一进校门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求知”,魏恒平说:“但我也理解现在孩子考证的压力,当年我读书时,大学生的录取比例是百分之一,而现在录取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那年我们毕业后就有工作,而不像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那么大,他们也只能用考证来增加自己应聘时的砝码。”

  时代的特殊性让魏恒平的大学生活没有任何“考证”经历,但是他坦言自己一生内在品行的基本塑形却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对我影响很深,它把‘端正德行和乐于奉献’放在了‘读书和实践’之前,也就是说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成为人才。大摞的证书可以把你从人群中‘选拔’出来,但能成就你自己的只有是内在的品行和德行”,他提起自己毕业后三十多年在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工作生活,感慨良多。

  “求知如何绑定求职,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每年9月开学后,就有不少大学生打电话来咨询如何规划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活”,北京某职业咨询公司的张颖说:“以明确的职业目标为导向的考证是可取的,这样是‘有的放矢’;但最忌讳那些跟风考证行为,不为自己做规划而盲目随从大流,这样考出的证书看似能增强学生内心的安全感,实则会造成恐慌感——因为这群人始终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虽然大学中理性的“考证族”们可以为职业发展提早做谋划,但张颖还表示,大学不该只是职业培训的场所。“人一生基本价值观的塑造、做事的态度和准则都会受到大学生活的极大影响,虽然目前激烈的求职环境让学生不得不加入考证大军,但是大学还应该极力维护住一片安静的‘净土’,不仅培养学生‘练技’,还要塑造学生‘修身’。”(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