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生军训暴露体质差 升学压力致体育时间被挤占

2012年09月19日 09:18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新生军训暴露体质差升学压力致体育时间被挤占
网友将军训休息时的照片发到微博上。网友“冬哥啊”供图

  在刚刚结束的大学新生“军训季”上,你哭没?累没?晕倒没?

  昨日记者经调查获悉,军训期间,刚刚升入沈阳各高校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情况,甚至有高校负责人表示,“不适者比比皆是”、“晕倒者众多”、“撒娇流泪者不计其数”。

  军训全班女生出现不适

  9月17日,小莹完成了一个星期的军训,走入大学校园上了第一课,“第一次认识到体力跟不上,而且不光是我自己。发烧的、眩晕的,但还好,没晕倒。 ”军训几天,小莹发现班上的女同学都出现不适,只有5名男生体力相对好一些。

  因为很多学生出现不适后,均由家长带去医院看病,所以学校无法统计具体出现不适同学的相关数据,“但以发烧、眩晕为主。 ”

  沈阳另一所大学也出现了学生不适的现象,不过学校似乎对类似情形早有预判,“考虑到孩子们高考之前的学习情况及参加体育锻炼的缺失,所以在安排军训强度和休息的频次等都进行了调整,循序渐进。并在今后日常的课程上逐渐加强体质锻炼方面的比重。 ”

  “不习惯早起的学生,身体条件较弱的学生,晕倒和累病的学生比比皆是。”昨日,沈阳一所高校的负责人说,在结束新生军训后,学校的卫生室忙碌,新生辅导员也很紧张。

  身体或心理出现的不适感都有,“每天早上5点起床,5点30分开始训练,队列,跑步,集体唱歌,午休时间不长,下午一直到5点30分结束,很多孩子会因为体力不足出现问题,中暑,或者其他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晒太阳而皮肤不适,有的学生因为比较严格的纪律而心理不适,有的学生是因为即使下小雨也要继续军训而身体抵抗力下降……”

  这位负责人表示,军训成了一些大学新生入大学后遭遇的“第一个挑战”。

  大一新生军训服药轻生

  沈阳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军训期间发表微博说,“最近发现我头有点大,军训期间每天5点起床,我都有念头想退出大学的天堂,转身去五爱市场卖衣服! ”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更有甚者,9月6日下午哈尔滨一大学新生竟因不能承受军训劳累,服下一大把安眠药欲轻生,幸好被老师和同学发现。

  对此,有网友称:“这点儿苦都吃不了?我们还要对大学生们寄予厚望? ”也有网友心疼,“大学生不容易,之前都是温室里的小花朵,淋点儿雨就受不了了。 ”而最多的是探讨“孩子们的身体咋变得都弱不禁风了呢? ”

  学生体质将纳入高校评价

  今年3月末,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确保学生一小时户外锻炼时间。要采取积极措施,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

  但2011年9月,教育部有关部门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监测显示,四年级、八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76%;另外一份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沈阳理工大学的《辽宁地区“90后”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比较研究》调查证实,辽宁地区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中,仍有较大部分学生每天无法完成体育活动一小时的目标。其中每天锻炼30~60分钟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6.22%,高中同一指标仅为20.80%。高考升学压力造成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挤占,而不少大学生已经养成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习惯。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无论是政府考评还是家长择校,最关心的都是升学率,繁重的学习任务令体育课弱化。他认为,衡量高校水平不仅要看其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指标,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应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工作水平评价体系中。“增强人民体质”应该真正回归学校。

  今年6月,沈阳地区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会议在沈阳理工大学召开,与会的各高校负责人均认同“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最后能集中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期,在大学期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将终身受益……

  王登峰近期透露,“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将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 ” ( 辽沈晚报 记者 经淼 杨帆 )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