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年空巢将成新家庭形式 父母如何调适“心理空”

2012年09月26日 11:4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网络热点透视]"中年空巢"成新家庭形式:父母如何调适“心理空"?

  47岁的于至红家住南京市白下区,是南京市某企业员工。丈夫李晓舟48岁,是一名政府公务员。出生于1993年的女儿李诗语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今年9月,赴北京就学。

  “女儿上大学后,我和她爸经常打开电视发呆,根本不知道电视里演什么,最怕看到人家一家三口出去吃饭。”近日与记者聊起目前的生活状态时,于至红轻声地叹了口气,苦笑着说,“没想到,我们也成了‘空巢家庭’。”

  于至红的家庭现状并非个案。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异地就学、异地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的“空巢”现象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空巢”群体日益扩大。

  记者粗略算了笔账:如果以2011年北京平均初婚年龄27岁(男27.8岁,女26.2岁)算,假设两年后生育子女,当子女18岁上大学时,父母还不到50岁。如果这些孩子毕业后就业、成家也留在异地的话,对于这部分父母来说,“中年空巢”加上“老年空巢”,时间可能长达二三十年。有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年空巢”将成一种新家庭形式,“中年空巢”家庭将成为社会家庭结构中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夜爬起来,去女儿房间一个人坐着”

  “诗语,赶紧起床!”星期一清晨,于至红一睁开眼睛就冲着女儿屋里喊。过了一会儿,没听到回应,她才反应过来,女儿已经去上大学了。“都快一个多月了,我还是缓不过来。”于至红有些无奈。

  今年高考,于至红的女儿李诗语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一家人十分兴奋。9月初,于至红和丈夫李晓舟一起把女儿送到北京。但离开北京,于至红却难过了一路。夫妇俩本来打算送完女儿后去北京周边旅游几天,“真分开时,心像被‘抽干’了一样,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回到家,于至红发现,原本的生活已变了样,整天都没事干,经常从这屋走到那屋,再走回来。

  女儿高考复习时经常学习到很晚,于至红总是在夜里12点起来,提醒女儿要睡觉,久而久之形成了“生物钟”,现在还经常这个时间醒来,一个人跑到女儿房间。看着空空的床,整齐的写字台,于至红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以前我总说她房间乱,让她收拾,现在不乱了,倒不适应了。”

  “翻翻她以前的照片,用过的参考书,我是又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女儿去奔远大前程了,难过的是以后我们两口子就孤独了。”于至红现在就盼着“十一”长假赶紧到来,这样诗语就回来了。

  因为总担心女儿在外面吃不好饭、生活习惯不适应、和同学相处不来等一系列问题,于至红机会一天要给女儿发n条短信,到了晚上,还经常全家开“电话会议”。

  以前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夫妻很少吵架,现在孩子走了,于至红和丈夫吵架的次数反而变多了。“整天两人‘大眼瞪小眼’,能看顺眼才怪。”李晓舟的解释很简单。

  “以前一直为孩子奔波,现在孩子大了,我们也‘解放’,该过过自己的生活了,但却不知道怎么‘过’了。”李晓舟的话说出了许多“中年空巢”父母的心声。

  “一天要给孩子发多条短信,未得到回复,还要打电话”

  “现在与女儿联系,主要靠手机发短信,了解孩子情况。”于至红告诉记者。

  记者在北京一所大学见到了于至红的女儿李诗语,聊起大学生活感受时,李诗语用一句话来形容:大学生活很新鲜,最烦听到电话和短信的声音。

  聊天过程中,李诗语打开手机,给记者看妈妈发来的短信:

  早上7:26:“诗语起床了,记得买牛奶喝。”

  上午8:20:“上课好好听,没事去图书馆。”

  中午11:57:“去吃点好的,不爱在食堂就和同学出去吃。”

  晚上6:02:“没事去散散步,别总坐着。”

  ……

  类似这样的短信,李诗语一天要收到好多条,“如果没有及时回复,妈妈还要打电话,我知道爸妈是关心我,但有点感觉像‘监控’。”李诗语告诉记者,一到学校,爸妈就给她办了当地的手机卡,开通了“电话包月套餐”,还让她24小时开机。

  “食堂的饭怎么样”、“天气热不热”、“同学老师好不好”……这些是父母最爱问的话题。

  “前段时间军训,我有点胃疼,其实也不是特严重,爸爸打电话时,我随口一说,谁知道,周末妈妈居然坐上高铁来看我了。”当李诗语看到妈妈出现在宿舍楼下时,可以用“无语”来形容,“真后悔说胃疼,看来以后只能‘报喜不报忧’了。”

  “刚开学不久,爸爸就给我张罗着买‘十一’的飞机票了。”李诗语有些哭笑不得,“真希望爸妈赶紧习惯没有我的生活,不然以后如果我出国读研,或是留在北京工作,怎么办呢?”

  “中年空巢”将成新家庭形式:父母如何调适“心理空"?

  “一切为了孩子”,这个被很多人熟知的口号成了现在许多“中年空巢”家庭最好的诠释。网友“闲人一枚”说:“在多数家庭的意识里,一直太‘重视’孩子,为孩子‘全力以赴’,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活,孩子成了唯一的目标。这就导致了‘中年空巢’出现问题。”

  “中年空巢”家庭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心理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广东认为,“中年空巢”家庭主要面临调整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问题。“子女未离开家之前,家庭的‘中心工作’是孩子抚养和孩子教育,孩子是家庭关系的纽带。一旦孩子离开家,家庭就犹如‘三足之鼎’失去一足,要想家庭健康发展,就需要夫妻二人建立新的平衡。”

  魏广东认为,“中年空巢”家庭还面临与孩子关系的改变。孩子离开家庭,某种意义上是孩子成长到新阶段的标志,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一次‘心理断奶’。这种‘心理断奶’不但对孩子提出了新要求,同样对父母也提出了新要求,父母应做出调整。

  “一天打一次电话,随时知道孩子去向。这些现象均表明父母未做好心理调整,未建立与孩子间的新关系。”魏广东说,所谓新关系就是父母要像对待其他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和选择,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父母甚至应意识到,孩子在逐渐超越自己,自己应退居家庭的‘二线’。”

  “中年空巢”家庭的“剩爸剩妈”们该怎么办呢?婚姻家庭咨询师孙浩给出了建议:“孩子离开家的一刻,父母最好组织亲朋好友给孩子做一个‘成人礼’,告诉孩子他长大了,也告诉自己:‘使命达成’。”孙浩说,“现在的家长专注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忽视了家长自己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人士或书籍多学习一下关注自己,这样会对整个家庭系统有良好推动。”

  魏广东建议,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家庭的改变,进而对自己进行改变,不能仍按照三人的方式生活;其次,夫妻间要加强沟通,建立新的交流模式;再次,父母与也要寻找自己新的兴趣点。(尊重采访对象意愿,文中除专家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