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校园禁令”难救赎畸形“师生情”

2012年09月27日 08:1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江城学院的这一禁令用心良苦,也确实具有某种现实针对性。毕竟,“教师经常和学生吃喝玩乐”,并不能算一种正当、理想的师生关系。但也得承认,这则禁令所存在的问题缺陷,同样十分明显。

  一方面,完全禁止师生共同娱乐甚至“一同吃饭”,有“管得太宽”之嫌,也涉嫌干涉师生的基本个人生活权利,而从实施角度看,如此范围极广的禁令,究竟有多少可操作性,也显得相当可疑——学校是否有能力对师生“吃饭唱歌娱乐”,实施全天候监控?

  另一方面,仅凭一纸禁令,便想有效防止“潜规则”等现象的发生,实际上也是一个显得过于天真的想法。除了“吃饭唱歌娱乐”、“潜规则”之类现象,难道就没有其他可供滋生的渠道和载体?

  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遗憾的是,今天现实生活中高校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早已丧失了这种亲密温情品质。一面是师生关系普遍相互冷淡、漠不关心。如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的占74.1%,认为“很冷淡”的占11%。另一面是师生关系严重庸俗化功利化,日益成为一种相互利用的交易关系。

  显然,无论是普遍冷淡,还是功利化的畸形“亲密”,都是一种异化扭曲的师生关系,都是教育权力化、逐利化的显现。而要救赎这种教育品质及其背后畸形的师生关系,单靠流于表面的行政禁令,显然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 (张贵峰)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