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000字班规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2012年09月28日 15: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第一追问:6000字班规将培养出什么样学生?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五(1)班的班规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民主表决通过的。125条班规洋洋洒洒6000余字,堪称史上最详尽的小学班规。这125条班规中,除了管尽学生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有3条是专门管老师的。(9月27日《武汉晚报》)

  125条、6000多字的班规,是出于一种教育好心。可当这些班规真的落到实际的时候,属于孩子心灵的自由、奔放“撒野”的机会还有多少呢?孩子的恣肆顽劣、不拘一格的个性还能剩下多少呢?我更为这种“窒息般的制度”感到忧心和揪心了。

  请不要忘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童蒙未化的孩子。这种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自由奔放、游戏与狂野。他们要在犯错中总结教训,要在不知疲倦的撒野中成长。从终极发展的意义而言,这种自由,是孩子快乐发展、阳光成长所必须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懂得了这种教育的价值,在“班级纪律”和“不约束”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让孩子的纪律观念得到发展强化,又能保护孩子的天然个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才是最尊重孩子的教育。

  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者注重自由的教育价值,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如何理解“自由”,最简单的是要考虑如何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耶鲁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认为,“自由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它同时也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灵相通”。

  可是,孩子自由了,教育的难度和强度就会增加很多。比如一些学校,六七十人的大班额,学生太多而老师精力有限,所以,老师尽管想让孩子自由一点,奔放一点,根本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有,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就是严格,反映到班规和校规中,也总喜欢给孩子制定出繁琐的框框。哪位教师如果宽松了,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让学生自由了,就是管理懈怠等。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更多老师只能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严师”。

  只是,当我们将严格做到了顶点的时候,也意味着让自由走向了窒息,形成的现状就是:学生听话了,但质疑能力弱了;孩子不捣蛋了,但更容易成为俯首听令的“思想应声虫”;孩子的规则意识强了,而个性光芒却没了光彩。在这种天性创造力与规则意识的交换中,我们因为规则,而失去了事物发展的终极动力、个性和创造力。这何尝不是教育的重大损失呢?

  尹建莉认为,“强权家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指令太多,理解和宽容太少,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依此认识这个班规,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强权呢?是对孩子尝试权、犯错权的剥夺。还是多看看孩子的未来和远景发展吧,不要被眼前的小功利、小目标捆绑过紧。过分严格,毫无自由只会扼杀孩子的自由发展和天性张扬。(耿银平)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