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恋爱必修课”陷尴尬 女性生殖知识羞煞男生

2012年10月18日 12:59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本学期,武汉大学通识选修课系统中增加了一门新课程——“恋爱必修课”,引起众多大学生的兴趣,也成为了今年武大热门通识选修课之一。然而,正式开课后,授课教师和部分学生都感到了一丝困惑。

  学子热报“恋爱必修课”

  据了解,这门“恋爱必修课”是由武汉大学医学部第一临床学院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李爱斌教授发起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由数位老师共同执教,每周六上两节课。“恋爱必修课”一经武大教务部网站公布,便迅速受到大学生关注,共有189人选报了这门课程。“其中男生占了接近一半”,李爱斌教授回想起第一次开讲“恋爱必修课”的情景时说,如此多的男生选择了这门课,多少令她有些意外。而接下来,课堂就变得有点儿尴尬了。

  女性生殖知识羞煞男生

  原来,这门“恋爱必修课”的主讲内容是女性生殖健康,涉及月经的形成、痛经的处理、如何安全避孕等,旨在提醒并帮助女生保护自身生理安全。“感觉就像是在听婚前培训”,一名男生红着脸概括了自己的上课感受:如坐针毡。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学生小王说:“选课时,没仔细看课程内容说明,光看了课名,以为是讲恋爱心理,没想到是讲生理卫生。”“尤其讲的还是女性生殖知识,我一个男人和一群女同学坐在堂下一起听这个,实在有点尴尬”,男生小刘说。

  而部分女生,也感到郁闷。该校动力与机械学院学生小宋说:“原以为是专门指导情感问题的课程,我选上这门课时,室友们还挺羡慕我的,可听完课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教授开课初衷关爱女生

  多数学生认为,这门“恋爱必修课”应该是进行情感与社交方面的指导,可课程内容却是医学专业知识,这让他们的心理反差“有点儿大”。殊不知,授课老师也同样觉得尴尬。

  “我当初开设这门课主要是针对女生的,完全没想到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下面居然会坐着那么多男生”,在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时,李爱斌老师说:“在我看来,不以婚姻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恋爱最终都是要走向婚姻殿堂的,而女生提前掌握生殖知识对于恋爱和婚姻来说都是必须的。”

  “在青年人的恋爱中,女方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要比男生大得多”,李爱斌说,之所以将这堂讲授生殖科学的课程起名为“恋爱必修课”,就是想强调并提醒女大学生们在恋爱中注意保护自己。“因为我同时也是一名妇科医生,见过很多在恋爱中受到伤害的女性,而这些伤害大多数都源自她们生理知识的欠缺”。

  课程内容计划按需拓展

  “在课堂上,几名男生向我询问有关爱情和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的话题,这让我有点儿尴尬,因为我是研究医学的,对哲学领域的话题,难以给出合适的答案”,李爱斌坦言,尽管学生们的反应令她感到意外,但也反映出了大学生们在情感交流和爱情心理指导上,存在较大的需求。

  “我正在考虑,在下学期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适当增加一些关于男性生理健康的知识,如可能,还想邀请学校研究心理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授课中来,尽可能使学生们能从这门课中,收获到他们想获取的知识和指导。”李爱斌说。

  高等教育正视情感需求

  “大学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但也应该是培养贤妻良母和好丈夫的地方!”湖北知名心理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雷五明表示,李爱斌老师和“恋爱必修课”遇到的尴尬,其实折射出了高校对大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教育的缺位。

  在雷五明开设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学”这门选修课中,就设有专门的课时用来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流,因此他也被外界戏称为“教大学生谈恋爱的教授”。

  “这是一种悲哀,其可悲之处就在于,学生到了青年时代,还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与异性相处的知识”,雷五明直言,身心健康、事业健康、家庭健康,是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缺一不可;而如果大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全面,就谈不上教书育人之所,顶多只能算是“岗前培训机构”。

  对此,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的尚重生教授也直陈利害:“高校目前真正涉及学生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课程并不多,尤其是在情爱方面,学生中小学时被各方压着没法了解,到了大学开始互相交往后,产生了困惑却又找不到答案,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情感正在校园里流浪。”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到了社会更是如此。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新一代的90后青年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独立,高校只有正视学生的这种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楚天金报 记者赵飞 通讯员何智琦)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