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学师生10年捡空饮料瓶卖16万 14万资助贫困生

2012年11月05日 09:5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学师生10年捡空饮料瓶卖16万14万资助贫困生
又一批空饮料瓶要卖出去了,同学们围在一起认真清点数量。
校长张行强展示学校这几年来记录出售空饮料瓶的账本。

  转变思考角度 校园垃圾变成财富

  9年坚持创造一个积少成多的“神话”

  废品回收老板 成了学校“编外老师”受助学生 感恩一份“心灵资助”

  几分钱一个的空饮料瓶,累积起来力量有多大?青山区钢都中学的师生们给出了答案:该校师生从2003年开始,将所有的空饮料瓶集中起来售卖,一共卖了16万元人民币,其中14万元已都资助给了贫困学生。

  校团委书记陈洁介绍,2003年的一天,学校在开办公会的时候,谈起很多学生乱丢空饮料瓶的现象。大家讨论出一个办法:在每个班级教室里放一个容器,专门装学生们喝完的空饮料瓶,每个月集中一起卖给收废品的师傅,卖来的钱用以资助贫困学生。

  在以后的9年里,这项“空瓶计”被当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传下来,到今年,累计卖了16万元,其中已有14万元用以资助贫困生。

  政教主任洪中元说,每年11月份,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申请、家长签字、老师和学校确认等步骤,每人都可以领取300到500元的补助。

  目前已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的童甄嘉子,2003年至2006年在钢都中学上学,在高二、高三两年都受过这项资助。如今,她大学本科毕业后,靠自己的努力在国外继续深造。她说:“虽然当年受助的资金不多,但这些钱体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这份心灵上的资助比什么都重要。”

  副校长黄春玲说,9年来,大家只做不说,“空瓶计”并没有被外界知晓。不过,这将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助学活动坚持下去。(记者翁晓波)

  9年坚持创造一个积少成多的“神话”

  “我们动员学生回收空饮料瓶是从2003年开始的。”钢都中学校团委书记陈洁介绍说。钢都中学是青山区的一所市级示范高中,在校生规模较大。学生多了,每天喝完的饮料瓶不好打理,有的学生直接丢在校园里,既不卫生,又影响学校形象。在一次办公会上,大家谈到此事。校长张行强建议:这么多瓶子,每天都卖出去,时间长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用这笔钱资助贫困学生。

  这个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第二天,各班班主任就在教室后面放置了一个空盒子,并交代学生:以后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和饮料瓶子不要乱扔,都放到盒子里。

  因为盒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后来,学校统一购置了塑料大桶,专门用来收集空饮料瓶。每周,专职负责回收的伍阳兰师傅会来学校两次,到每个教室收取。负责和伍师傅“接洽”的是每班的团委书记,他们和伍师傅一起仔细数水瓶的个数,记录在学校特意制作的本子上。

  每个月底,伍师傅会将收购空饮料瓶的钱统一存到校团委的专用账户。

  钢都中学副校长黄春玲介绍,起初大家只是觉得这是个变废为宝的好点子,没想到9年的时间坚持下来,小小的空饮料瓶竟然卖了16万元。

  有了钱,就要想办法发给贫困学生。学校采取的办法是:贫困学生自己申请,申请书必须有父母的签字,然后请班主任老师签字、学校复核,复核通过的才能成为受资助的对象。

  每年11月份左右,学校就会启动这项工作。受助学生数量不等,每年在30名左右,每个学生视家庭情况不同,又分为300元、400元和500元三个资助档次。

  在学校团委办公室里,放着一大沓资助申请书,其中有些纸张已经发黄了。“这些资料,是我们此项活动的最好见证。”陈洁说。

  这些名单中最早的是2003年的,最近一批是2011年的。在部分受助者的后面,还有专门的红笔批注,如“单亲”、“特困”等。这些学生的资助金额相对多一些。

  “我们最开始是直接给钱,把他们的家长请过来搞一个内部的捐赠仪式。”校长张行强说,后来有老师提出这样会不会伤害孩子及家长的自尊心,于是就改成直接把钱打到饭卡里。

  “过了几年,我们又改过来了,把这些孩子的家长请过来开一个家长会,把钱发下来。”张行强说。

  废品回收老板成了学校“编外老师”

  今年51岁的伍阳兰是钢都中学空饮料瓶的“特约回收商户”。2002年,她在钢都中学地处的钢都花园做起了废品回收的生意,赚钱养家。

  第二年,钢都中学团委书记陈洁找到她说:“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大量空饮料瓶,你可以来收。”于是,每隔几天,她就会准时来到每个班里,将学生们丢在教室后面的饮料瓶收走,一个月结一次账。

  “学校里的瓶子很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收3000多个。”伍阳兰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她每次收完瓶子后,都会专门用一个小本将数量记录下来,免得忘记。

  时间长了,她听说:学校将卖空饮料瓶得来的钱,全部资助给贫困学生了。“还有这样的学校?”从农村来汉的伍阳兰非常感动。2005年,女儿初中毕业后,她直接将孩子送到钢都中学上学。

  孩子在该校读书期间,成绩提高很快,在经济上也受到了学校的资助,2008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

  时间久了,伍师傅甚至成了学校的“编外老师”。说起和她平时“做生意”的各班团支书,她个个都熟悉。“有一年我们评优秀团干,还专门找伍师傅征求过意见,她对学生们太熟悉了。”陈洁说。

  如今,伍阳兰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她说:“这个学校的老师非常爱学生。”

  受助学生感恩一份“心灵资助”

  钢都中学副校长黄春玲说,这样一种资助不仅仅是发给学生们几百元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学会感恩。

  学校有一名学生刘冰(化名),父亲很早就去世。由于家庭困难,在校期间多次受到资助,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好。高二的时候,厄运再次来袭,他的妈妈遇车祸身亡。当时,刘冰还在学校上课,接到交通大队的电话,警察在电话里说:“你妈妈出事了,赶快叫上你的亲人一起来。”大脑一片空白的刘冰第一个想到的“亲人”就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在老师的悉心照顾下,第二年,刘冰参加高考,以619分的高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还有一位学生小丽(化名),父亲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无钱医治。有一次开学交学费的时候,班主任发现她交的全部是零钱,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些钱是爸爸在病房里找病友借的。校长张行强得知此信息后,马上决定免除小丽的费用,还安排班主任老师到医院探望。这之后,小丽每年都会得到资助,直到顺利考上大学。

  童甄嘉子的父亲早逝,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当年,她也是钢都中学受助的学生。2006年,她考上大学,4年后再次凭自己的努力出国深造,现在,她正在澳大利亚读研。她说:“老师对我们的经济资助是其次,最重要是对我们的心灵资助。这些钱不多,但是让我们在高中时期感受到温暖,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母校。”(文/记者翁晓波 图/记者 李少文)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