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告称10万毕业生“啃老” 专家盼社会更多宽容

2012年11月07日 1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1月7日电(记者 赵晔娇 见习记者 徐乐静 实习生 王译萱)近日,有研究机构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去年大学毕业生中,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0多万人选择“啃老”。对此,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丁松泉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合适,社会应给与大学毕业生更多宽容和正能量。

  浙江杭州人吴敏(化名)毕业于南京警官学院法律专业,自毕业后已在家待业一年多时间。2011年毕业后,吴敏毅然决定放弃就业在家准备考研,但考研之路却屡遭挫折。如今,她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啃老族”。

  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2011年毕业生王孟阳与吴敏情况类似,一直待业在家,还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工资太低又辛苦,我看不到自己的就业前景。”王孟阳对中新网记者说。

  王孟阳表示,如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工作经历要求过高,而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工作并不好找。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于是,大学毕业生成了人们口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

  2012年6月,麦克斯研究院关于《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0多万人选择“啃老”。

  对于大学毕业生“啃老”,很多人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认为这是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问题。职场顾问王剑也曾提出,毕业生一直寄希望于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空白着自己的求职期,这无疑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想法,赋闲在家做一名“啃老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丁松泉并不认同待业就表示“啃老”。7日,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啃老族”来形容暂时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客观的。

  “‘啃老族’并不能用来形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大多数毕业生都在积极寻找工作,只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暂时无法就业。”丁松泉表示,暂时未就业并不能代表毕业生们愿意“啃老”。

  丁松泉向记者提供了一些数据,2012年浙江大学毕业生达到26.5万人,截至8月底,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92%。他也表示,一部分毕业生不就业是因为有其他选择,如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些都是毕业生积极寻求人生目标的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啃老”。

  “浙江省经济发展较快,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稳定,就业率也比较高。”丁松泉说,虽然毕业生就业受到经济形势的一定影响,但浙江的民企越来越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对高校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稳定,所以整体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

  对于刚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丁松泉认为,社会应该给予更多宽容,给予正能量,使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另外,丁松泉建议大学毕业生应更加理性认识自己的能力储备,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岗位就职,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机会。(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