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年底出台 拟2020年普及高等教育

2012年12月07日 14:4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年底出台拟2020年普及高等教育
    广州一所中学的开学典礼。学生当中的“外来生”对异地高考充满期待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资料图片)

  异地高考政策年底将出台

  已基本成形,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异地中考”的相关政策

  6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透露,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已基本成形,正在会同各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修改。

  根据教育部要求,各省的异地高考政策须于今年年底前出台。罗伟其指出,异地高考政策并非是孤立的,还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异地中考”政策,目前“异地中考”的相关政策也正在制定当中,广东省会出台指导性文件,具体的政策则由各地市自行制定。

  罗伟其坦言,广东要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面临着各方面的难题。首先是随迁子女人数非常多,目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巨大,达到338万人,占全国的1/3,这比许多省份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总数还要大,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25万的速度在增长。

  其次,国家每年安排给广东的本科招生计划比例偏低,特别是重点本科的招生计划数,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国家近几年不断给予广东倾斜照顾政策,但因为基数小,仍满足不了需求。他认为可行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对全国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将本科招生计划调整为根据各个省的考生人数按比例分配。

  此外,罗伟其还表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教育用地极为紧张,这给解决随迁子女读高中所需的学位扩容带来很大的难度。他认为,为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的求学问题,应考虑教育用地计划单列。(林世宁 粤教宣)

  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广东要让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东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6日,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如此透露。那么,广东会有哪些具体举措?“接下来广东发展教育的两个关键词是‘提质’和‘扩容’。”罗伟其说。

  计划引进国际知名大学

  罗伟其介绍,“提质”、“扩容”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一五”期间,广东提前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0.3%,但目前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8%左右,而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省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40%左右。据介绍,广东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普及高等教育,要实现目标首先要面临优质高等教育学位紧张的难题。

  罗伟其介绍,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广东计划在2020年之前引进3-5所国际知名大学到广东办学,就此广东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用行政手段规定了合作办学的具体支持办法,此举为全国首创,目前该项政策正处于多部门会签阶段。

  虽然有观点认为,引进国际知名大学多多益善,但罗伟其坦言,引进国际知名大学与引进国际知名企业相比,难度完全不同。国际知名大学一般都是全球招生,本身国际化水平都很高,所以异地办学一般都很慎重,除非条件特别优惠才会考虑。目前,广东除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签署了广外-兰卡斯特大学办学协议之外,还有几所大学仍在协商当中。

  明年再提高省属高校拨款

  有广东省属高校曾公开抱怨“省属高校生均综合拨款额低于国家水平,亟待提高”。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原则上要求2012年全国各地地方生均拨款水平(不含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不得低于12000元。

  那么,广东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究竟为多少?对此,罗伟其直言不讳:“广东省属高校比国家标准大约低了2000多元。其实广东曾经是比较高的,最近几年国家财政增加对教育的支出后,广东开始落后了。”罗伟其介绍,生均综合拨款,包括高校生均定额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几项。就在上周,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决定,省属高校每生拨款增加1000多元,已经接近1万元,相关拨款明年还会继续增加。

  对于教育总体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广东的总体投入情况又如何?罗伟其表示:“4%只是在国家层面有意义,一分到省就没意义了。现在国家是按照当年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来考核。今年,广东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完成国家要求,今后几年会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直至增加到25%。”(记者林世宁、通讯员粤教宣)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