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为获成功找捷径 高校悄然滋生“好生意”

2012年12月28日 14:0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李法明 画
                                李法明 画

  位于重庆市巴国城附近金科绿韵康城小区的张筱佳阿姨,这几天是又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儿子终于发表了论文,说明儿子还有点能耐。忧虑的是她从儿子同学那里知道,儿子为发表论文没有少花钱去“打点”。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张阿姨,对现在发表论文还要“打点”一说就感觉别扭。想想自己读大学发表论文全凭质量,而现在呢,儿子却要金钱开路,要关系开路,禁不住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为了评优、获得奖学金、发表论文,甚至实习、找工作,都有大学生需要花钱打点?带着这一个个疑惑,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重庆市部分高校和相关部门。

  发论文、当干部,花钱就能“如愿”?

  李春田(化名)是张阿姨的儿子,是重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是小有名气的“校园风云人物”。但最令李春田遗憾的是,从上大学开始,他从没拿过奖学金,这也让他内心感到很纠结。

  “找工作时,很多单位都有奖学金这项硬性条件。”12月25日,李春田告诉记者,一位师兄的“谆谆教诲”让他萌发了一定要拿一次奖学金的想法。得知发表期刊论文能加分时,李春田通过广告单找到一家代发论文的机构,花费4000余元在省市级的期刊上发表普通期刊论文5篇。加上平时做的学生工作加分,足足加了7.2分的综合测评。而他的奖学金排名也从26名蹿升至第9名。

  “我对钱不是那么看重,只是想拿一个荣誉证书,毕业找工作时好用。”李春田告诉记者。

  “刚开始加入学生会,真想锻炼自己,后来到了大二、大三,逐渐发现在这里能得到更多机会。”周劲松(化名)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四,大一在校学生会当普通干事,后来升到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他并不讳言在学生会得到的“好处”——除了锻炼能力,最近被学校推荐到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你知道这种机会推荐不推荐还是由学校说了算的。”当然,为了这个学生会副主席职位,周劲松花去了父母给自己三四个月的生活费用。

  “为了能在学生会里当官,有人竟然花钱四处打点。”正在读大三的周鸾是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她向记者透露,班上有同学为了能当学生会干部,已经花了3000多元。

  周鸾说,这位同学首先投其所好向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送去了一盒茶叶,这盒茶叶价值近千元。对于管理学生工作的其他老师,又送上了超市购物卡。同时,她还订了饭店包间,邀请老师和上一届学生会的“元老”分别大吃了一顿。这一圈儿忙活下来,前后花了约3000元,最终如愿以偿地在院学生会担任了一定职务。

  “买门路”有时是“没有办法的事”

  今年上大学的陈利,是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最近被学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五花八门的纳新活动搅乱了心思。在中学做过班长的他,一直希望在大学校园里大显身手。可她还没报名,在重庆另一所大学读大四的同乡就泼了冷水:“那地方太官僚了,你可混不开,还得要钱,起码要请客。”

  花钱能够“如愿”的不仅仅是发表论文、当学生会干部,连找实习单位都有人花钱买门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许多大学生还未到毕业时候就提早四处寻找实习单位。于是,所谓“实习介绍人”就开始出现了。这些介绍人,专门负责帮大学生找实习单位,同时每位经他们介绍的大学生要交一定的“介绍费”。

  李俊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单位科员。他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他做“实习介绍人”共赚了4000多元。他说,目前做兼职“实习介绍人”的,大多自身所在单位不错,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资源。

  “如果没有很好的人缘关系,不可能轻易就能将大学生安排进去实习。”李俊告诉记者,自己不少朋友在大公司里上班,所以有的学生想去别的公司或者部门,自己就把他们托付给在那边的朋友。只要一说是熟人或是亲戚,对方基本都会接受。

  据他透露,之前受一些朋友的委托,帮忙介绍一些大学生去实习是不收钱的,后来看到一些大学生愿意花钱找好的实习单位,就开始收费了。至于收费标准,“也没有什么,一般介绍一个也就几百块钱。其实,收费介绍大学生实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不好的。”

  “实习难嘛,我们只好掏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位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接受采访的10多名大学生普遍表示,随着大学不断扩招,目前找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实习很难。对于掏几百块钱就能进入一家不错的企业实习,虽然无奈,但表示可以接受。

  “功利”浸淫下的“捷径”

  对于大学生们在评优,评奖学金,找工作和实习单位,乃至在发表论文的时候,都自觉不自觉地爱走“捷径”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相关人士。

  重庆市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应该刻苦学习,社会是需要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对于花钱买工作、实习等现象,应该从制度层面上给予制止。”

  “个别学生可能会为了获取奖学金而选择走‘捷径’。”重庆大学分管奖学金工作的学工部副部长李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设立奖学金的初衷是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拼搏向上,“奖学金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激励机制,希望大学生们能正确看待。”

  而作为职业规划师的董丽萍则认为,大学生花钱买工作,将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人。进门槛重要,站稳脚跟更重要,没有真才实学,凭什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呢!

  重庆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王命洪老师表示,“学生通过中介公司发表论文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大学校园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事情从道德层面上来讲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这位长期从事大学教育的老师告诉记者,学生花钱买论文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目的: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而对于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对自己在学校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发表论文也可以让他们获得综合测评加分以此争取奖学金;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连打算出国的同学,发表学术论文也有利于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也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一边在批评这种现象,一边自己又在做这样的事情。很多同学就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使用了这种方式,已经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所以自己也跟着去做了相同的事情。”王老师说,之所以滋生出这样的市场,固然与大学生自身要求的不严格有关,但也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管理上的不作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张剑超 钟宝)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