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南暂不统一推行“春秋假” 担忧假多影响学习

2013年02月20日 11:12 来源:海口晚报 参与互动(0)

  寒假即将结束,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关于“放假”的话题却又一次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们之间引起了热议。国务院办公厅于18日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也就是说我国的中小学生有望一年除了暑假和寒假以外增加两个假期。就此记者对海口的市民进行了调查采访,采访中大多学生对这样开放的放假模式表示了期待,而许多学校老师则担心过分频繁的假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记者昨日从教育厅获悉,海南暂时不会统一推行“春秋假”。

  期待学生:一年四个假期上学更有盼头

  听说有可能要放春秋假,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太棒了!”“以前就一直想如果能专门放个春假,和同学们一起去远一点的地方春游,现在终于有盼头了。”正在读初二的同学小梅对记者说。

  中小学生都对春秋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期待,理由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利用春秋的好天气接近自然,与家人出行游玩,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春秋假多做一些社会实践。除此之外,高校生也对春秋假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在海南大学就读的李琼同学认为高校更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特别是与社会结合的紧密性。如果仅仅是过年的寒假和炎热的暑假,不能满足学生接触社会的需求。“期待春秋假能够在我毕业前施行。”她说。

  担忧 老师:放假过于频繁会影响正常运转

  对于增加春秋假期,多数老师的态度是怀疑和担忧。对于施行一年四个假期,海南中学的柳海英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要看这只是一个假期的调整,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进度的安排。”她告诉记者,目前整个教育体系的运转,都是按照一学年春秋两个学期安排的,从中考、高考到研究生招生的安排,都是在两个学期之间进行的。特别是高校里普遍实行的学分制,也是按两个学期设计的。不是说两学期制不能一成不变,只是会牵涉到许多工作的调整,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并没有觉得假期的调整会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那么重大的作用。”她说,“另外,即使要改变也最好是全国统一,不然意义不大。”

  矛盾 家长:增加春秋假期喜忧参半

  对于增加春秋假期,有的家长表示强烈支持,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陈女士的女儿在九小上学,她认为增加春秋假期很有必要。“即使周末孩子们也很难彻底放松,寒暑假出游天气条件又很有限制,如果能够适当地增加春秋假期,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很好地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与陈女士的态度截然不同,符先生认为春秋假期完全没有必要。“每次放假回去上学,感觉孩子都有假期综合症,需要时间适应。”符先生说,“放假前激动一下,放完假激动一下,放假太多总是激动着怎么安心学习?”

  力挺 专家:有利于解放孩子思想和天性

  放春秋假利弊如何,记者昨日采访了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国,他个人表示非常支持春秋假模式的探索。他认为,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课堂知识和死记硬背,忽视课外实践和社会活动。通过放春秋假让孩子们更多地融入社会,更多地实践书本,更多地解放天性。政协委员刘心红的态度和王教授不谋而合,“我也认为通过分开放短假的方式可以增进孩子们和老师在课外的交流,帮助孩子们锻炼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正是我们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中所缺少的。”

  探索 教育厅:各学校可以逐步探索

  就海南而言,春秋假到底是否会马上实施呢,记者昨日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短时间内海南不会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制定政策推行春秋假。记者从教育厅获悉,我国就春秋假的探索由来已久,而此次国家《纲要》提出的意见也并不是强制性要求。我省已经在对春秋假的放假模式进行探索,未来也有可能在部分市县的部分学校试行,但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在全省统一推行春秋假条件还不成熟。

  链接 杭州尝试春秋假

  杭州市教育局2004年3月出台的《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在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杭州市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春假时间一般安排在4月末到5月初,秋假安排在10月末到11月初,时间基本上为1周左右。初三、高三学生的春假安排在升学考试后补给。多年来,杭州实施的春秋假,不仅让学生在全年中最宜人的时节走向大自然,还为他们腾出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时间。(记者 任锦雯)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