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雨露:发展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才能搞好

2013年02月28日 12: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陈雨露:发展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才能搞好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议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

  张树华委员

  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千百万的家庭都感受到我们的社会教育还比较欠缺。我认为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一是让孩子从沉重的书包下解放出来,二是从课外班的奔波中解放出来,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

  我感觉相关的研究已经很细了,问题也很明显,关键是怎么做,提什么样的措施才管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占的比重太少,“应试教育”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太强。有人评论中美之间的差距,主要就表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流的教育。在这里,我呼吁要从未来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角度,全面规划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从工作格局、资源配置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不好,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瓶颈。

  曾钫委员

  发展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解决好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取消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事实上也做不到。比如说,杭州的青少年宫为青少年朋友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社会参与和实践,这是直接的体验式教育,也是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杭州可能具备这个条件,但在很多农村地区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感觉当前开展社会教育,需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公平问题。社会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比如说公共图书馆、少年宫等活动场所。这些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逐步得到解决。另外,关于兴趣班,我感觉兴趣班也没什么不好,如果真是孩子感兴趣,而且是积极向上的,就应该积极支持个性爱好的发展。

  张骏委员

  现在的社会教育,某种意义上还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并没有摆脱学校教育模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跟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要正常运转,并不是只靠管理、限制,让大部分成员形成社会共识也非常重要。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烟花爆竹放得比往年少,主要是大家有了共识,雾霾天气太严重了,大家同在一个蓝天下,要少放一点。社会共识是动态的,有历史范畴。现在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共识呢?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对孩子有这方面的灌输、教育,这就是社会教育的功能。这方面要形成的共识有很多,比如环保、低碳,具体到垃圾分类等。如果要区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是要灌输平等意识,二是凝聚社会共识。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的独特性,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

  陈小川委员

  社会教育应该有清晰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独有取向,比如平等、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力量。无论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做多少积极工作,往往会被网上负面的信息冲淡、化解,尤其是那些负面的影响绝大多数体现在青少年身上。如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值得深入思考。网络游戏这几年发展迅猛,经济利益非常明显,但是不能不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不能靠毒害年轻人来挣不道德的钱。那么多的网站,充斥着暴力、色情信息,怎么可能有公信力呢?怎么可能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社会教育?如果说青少年社会教育要全面发展,就要充分运用好网络教育这个阵地和平台。

  彭雪峰委员

  我是职业律师,做法律工作的,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比较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应该说比较突出,特别是最近这几年,青少年犯罪率有居高不下的趋势。这里面既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的问题,因素很多,但是我认为和社会教育滞后也息息相关。我想提四点建议:第一,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改变教育观念,改进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第二,建议有关部门对社会教育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规划。第三,规范和发展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不仅电视、电影,网络、广告也应该尽快探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网络,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很多网站经营者关注的就是网络点击率,关注的就是商业利益,不去考虑社会教育。第四,重点支持特定地区以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教育。比如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教育场所应该增加,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些社会教育场所应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山翀委员

  日常生活中我接触一些家长,他们面临社会教育的各种选择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抉择才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我的建议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社会教育专家编写社会教育大纲,说明各种社会教育的方法、作用、利弊,与家长和青少年分享。在我看来,社会教育可以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前者是指青少年在社会活动中主动接触教育和引导,后者是指家长和其他教育者有意识地帮助青少年来进行选择。如何科学地选择社会教育形式,政府应当进行推动和指导。目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社会教育方式时,多数人只能遵循从众心理,别人的孩子选择了我的孩子也要选,这种选择是不科学的。绝大多数孩子也没有充分理解家长为什么给自己选择这种社会教育,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知道家长让学,或者别人在学我也学。青少年在接受社会教育时,如果明确了目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黄元河委员

  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将来都取决于青年一代。所以我们必须关心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在我看来,目前社会教育不足的地方在于社会实践不足。开展社会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存在。比如垃圾处理、废物处理,要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实践中知道,简单掩埋会造成多大程度的污染,分类处理不仅能减少污染,还可以创造财富。社会生活必须要亲身去体验,才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同意给社会教育立法,通过立法倡导社会教育,鼓励和推动社会机构、企业参与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立法,也可以明确政府在社会教育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如何进行财政支持,同时广开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教育。目前我们关于教育的几部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大部分还是只涉及学校教育,缺乏社会教育方面的立法。

  严望佳委员

  对于社会教育我有一些观察,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是社会教育就应该靠全社会。除了学校里面孩子能接触到的教育之外,都属于这个范畴,不可能有一个主管部门把社会教育全部涵盖。二是真正好的教育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引导。现在的教育功利性、目的性太强,孩子上什么课、看什么书,都要联系到今后的职业、收入。三是要发挥网络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政策层面积极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四是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青少年从中汲取滋养精神的养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纪斌委员

  开展社会教育,我想首先要明确社会教育的目标。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从封建时代的私塾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教育的理念不断进步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逻辑,不能简单地否定。我们的社会教育应在育人、树人、塑人方面发挥作用。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社会教育。谋划社会教育的长远发展,规范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社会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等同于特长教育。二是社会教育不能脱离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空间,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整体氛围应该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三是要突出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政府要加大社会教育的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会教育支撑体系。

  倪邦文委员

  社会教育应该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得以从社会教育中分离出来。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通过发展社会教育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前社会教育主要存在缺少社会支持、“学校化”“边缘化”趋势严重、缺少实施载体和科学评价机制等问题。青少年社会教育,本质就是促进青少年成功社会化的过程,应该在多个主体共同作用下完成。建议:一是家庭应当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积极介入。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二是要积极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是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青少年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空间、主体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可以充分用好学校教育的阵地。

  汪宏坤代表

  青少年社会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引导青少年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一个“个体人”获得全面发展而成为一个“社会人”。对此,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一是社会教育要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身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慈善活动、环保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在这些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公民意识。二是社会教育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不仅仅是山青、水绿、天蓝,更要重视青少年道德养成,增强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三是要发挥媒体作用。强化媒体责任,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好的社会氛围。比如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总能在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成为青少年心中的楷模。青少年接触社会很多是通过媒体,媒体要积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陈雨露代表

  关于社会教育,我谈三点认识。第一,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现在学校承担的责任确实有点不堪重负,原因就是和学校之外的教育缺乏有效地协同。学校里面的很多教育很容易被校外因素冲销。从这方面讲,树立“大教育观”,发展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才能搞好,否则学校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二,树立全社会的社会教育责任观。现在的大学生都在同时上两个大学,一是在课堂,一个在网上。网络使用越来越方便,不少青少年也认为网上社会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课堂和网络一旦混同一起,教育的效率就大大打了折扣。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包括学校都应该树立社会教育的责任观,这里面就涉及到正能量的传播,负能量的治理,弱势群体的社会教育等问题。

  第三,树立社会教育的现代秩序观。社会秩序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大课题,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什么是法治国家、新闻伦理、社会责任等。对于网络虚拟世界而言,我觉得要实现有序发展,一是去杠杆化,二是在正能量传播方面发挥作用,类似“感动中国”这样的节目效果就很好。同时,对于负能量的底线要引起重视。第一步可以做的,就是要扫清有害信息,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经验。再上一个层面就是社会道德教育,包括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再上一个层级,就是以学校为主战场的信仰、理想教育。要通过建立这种分层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逐步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教育和现代大教育体系。(记者 李建泉)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